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伊丽莎白·坎贝尔(Elizabeth Carter Campbell)用调羹敲打着酒杯,感谢大家的到来时,十余位年过花甲的理事才意犹未尽离座散去。
10月16日晚,在广州TIT创意园一家静谧的咖啡馆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以下简称RBF)理事会成员及副总裁等,与中国本土环保NGO进行了一场低调的交流活动。在场的理事中有5位是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成员,他们的曾祖父是美国石油大王及著名慈善家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广州,是他们此行十天访华的最后一站。由于RBF以中国南方为重心,长期在中国资助环境与健康能源和气候变化以及社区领导力方面的项目,因此几乎每年都会有基金会成员到中国进行走访,与中国的基金会、NGO及学者交流公益慈善经验。“中国南方项目很令人振奋,我们希望能推动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交流,更希望跨越中美在发展水平、背景方面的差别,在大方向上寻找共同点。”RBF项目副总裁伊丽莎白兴奋地说。
有着丰富的基金会工作经验的伊丽莎白并非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在百余年的家族财富传承道路上,这个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基金会早已完成了它的自我革新——家族理事只掌控基金会的大发展方向,与专业管理事务基本分离。
富豪、家族、基金会、慈善与公益,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富人来说,这些都是尚未能轻松驾驭的关系,而从洛克菲勒这个有近百年慈善传统的家族身上,或可得到一定的镜鉴。
从家族到社会
理查德·洛克菲勒(Richard Gilder Rockefeller)是现任RBF理事会主席、约翰·D·洛克菲勒的曾孙、美国著名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的儿子、家资丰厚的医学博士;同时,他又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医生。在美国,家庭医生是相当辛苦的“平民职业”——所有美国人得病后,都要先找他们进行初诊,再决定是否转至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又被称为医疗保健体制的“看门人”。
“我常听到有人说:难以置信,洛克菲勒是我的家庭医生!”RBF中国南方项目主任郭慎宇笑着说。
与“洛克菲勒”这个姓氏的盛名相对,咖啡店内暖黄灯光下的理查德语调轻柔,眼神谦和而温暖。“谢谢你来(采访),”他说,“这是我的荣幸。”
RBF对理查德及其他洛克菲勒家族成员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可以这么说,即使不进入RBF理事会,理查德依然是一名公益人。他终身都是无国界医生理事会成员,也是其志愿者,时常深入非洲森林,一呆至少就是月余;而被推举为RBF理事会主席前,他一直是家族里另一个小型基金会的理事会主席。
但是,如果从来没有RBF,没有家族里的慈善传承,也许与理查德生命价值相关的就不是公益,而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在我们家族,从我这一代起,慈善的传统已经成立,正一代一代很自然地往下传承。”他说。
众所周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有两个闻名于世的身份: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垄断企业美孚石油公司创建人、托拉斯之父;同时又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基金会之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创始人。
老约翰曾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的果实的无能者。” 因此百年以来,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及精神主要以遗产之外的形式在代际之间传承——那就是家族基金会及慈善事业。
老约翰的儿子小约翰、小约翰的五个儿子,都是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很多人都搞不清楚RBF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之间的关系。其实,一个世纪以来,洛克菲勒家族先后建有10余家基金会,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社会福利、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各有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思路的演变,在一些基金会中,家族成员已经淡出基金会的治理。而历史上声名最盛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现在与家族已基本没有关系。
RBF则由小约翰·洛克菲勒的五个儿子在1940年共同创办,其创立的目的是管理和协调兄弟们对诸多机构的个人捐款。1954年,小约翰之女、洛克菲勒五兄弟的姐姐也加入了理事会。现在,这个基金会已传承3代,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可持续、和平的世界,其涉入领域包括民主实践、可持续发展、全球和平与安全、人类进步等。
至今,RBF仍然坚持家族基金会的定位。
共同治理
作为一个家族基金会,RBF的特色在于,既能充分保持家族对基金会理念和资助方向的把握,又成功地引入管理人才、充分授权,实现专业化管理。
早期的RBF,曾经有4位家族成员担任过总裁,但从1968年起,该基金会的总裁均以外聘的形式聘任。如今,RBF的管理架构由理事会及高层管理团队组成。其中理事会成员为16~18人,一半为家族成员,另一半为RBF所关注及投入的各种公共事务领域的专家;而高层管理团队则由四人组成:总裁、负责项目领域和财务运营的两名副总裁,以及一名法律主管。其中总裁负责对外事务沟通,两名副总裁则偏重基金会内部管理。
理事会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只为寻找一个合适的总裁,而一旦找到了这个人,以后基金会的管理、项目执行等重任,都会全权交由总裁打理,理事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基本不再干预。“就像赛马一样,你把赌注押到一匹好马上,但不需要自己去骑,你应该请一位专业的骑手去骑这匹马。”理查德说。
现任总裁斯蒂芬·B·汉兹(Stephen B Heintz)已经在RBF服务11年。在来到RBF之前,他有着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经历,服务于州政府和教育机构,也是政府智库研究公共政策的领导人,对于经济平等和民主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对于RBF而言,一个理想的领导人不仅意味着领导力,还需要宽广的视野和杰出的跨界能力。要求固然很高,但因为理事会这种充分信任与授权的风格,对人才有很大吸引力。
副总裁伊丽莎白加入RBF前曾在福特基金会工作过12年。她眼里的RBF虽然比福特基金会规模小,但由于家族成员的参与,显得更富有人情味和更具活力。“RBF决策比较快,反应也比较灵敏,并且支持员工对项目的深度介入和参与。”伊丽莎白评价道,“家族成员为经营基金会所付出的努力很令人感动,他们为自己的家族历史而自豪,这里有一种大家庭的氛围。” 由于RBF在治理和管理上明确区分,理事会负责治理,不介入决策,所以和管理者形成了非常健康的关系。理事和总裁很少产生分歧,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通过讨论解决。用理查德的话来说,RBF有一个“非常礼貌的理事会”:尽管基金会章程规定,半数以上的理事投票即可通过一个决策;当理事之间,或者理事和总裁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投票解决,但实际操作上,每做一个决策,理事们都会不断沟通直至全票通过,投票解决争端的现象也从未发生。
“有时我甚至希望理事会能有多一些争执,可惜,大家都太礼貌了。”理查德笑称理查德笑称,“不管是理事会成员还是职员,虽然都有较强的个人意志,但我们有共享的理念,分歧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一些基金会,理事和职业经理人通常没有太多业务交流,在RBF,总裁很鼓励我们和理事们的交流,所以不仅是总裁和理事之间,甚至是基层的员工和理事们都有很多互动和交流,因此大家的工作氛围很融洽。”郭慎宇说。
荣耀与革新
当然,RBF现今的治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伴随着70年历史的更迭,经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探索出的一套治理方法,它解决了家族基金会如何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而这,恰恰是中国富豪慈善刚起步的现阶段,中国慈善家们所面临的困惑。
去年,对于整个中国慈善业来说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便是河仁基金会的成立,这家由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设立的基金会开创了由民营企业家捐出自己拥有的公司股票,每年用股权收益投入慈善事业的民间慈善模式。然而,艰难问世的河仁基金会成立不到半年,曹德旺父子便宣布退出基金会。
“到目前为止,河仁慈善基金会还是家族基金,但是我们要淡化家族在里面的主导作用,希望这个家族基金能用来运作社会的慈善。”曹德旺表示,在第二代理事中,家族成员就会逐渐退出,“考虑到中国慈善总会比较熟悉业务,懂得怎么跟政府打交道,也知道怎么跟社会衔接,所以聘请他们的人当秘书长。”
家族主导,还是专业治理?下一代能不能管理好基金会,使财富更有效地回馈社会?凡此种种,显然都是横亘在富豪家族代际更迭前的难题。
“这是很正常的阶段。在我们这一代,由于慈善传统的形成,基金会继续往下传承很理所当然,但当年我的曾祖父老约翰考虑要不要把基金会传给小约翰时,心情可能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小约翰需要证明他的想法和能力是值得老约翰这么做的。”理查德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RBF同样经历过这样的纠结与危机。
当时,共同创建基金会的几个兄弟在基金会发展方向上出现意见分歧,分歧导致一部分人希望在短时期内将基金会的钱全部花完,而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将钱留给子孙后代继续经营。最后做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一半的资金捐赠出去,把另一半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
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RBF提出了永续性的问题,并把永续性作为一个声明写在基金会的网站上: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基金会的长期投资目标是保存资产的真正价值。以此希望基金会可持续运作下去。
“RBF最大的稳定性是来自于这个家族的持续的参与,并且这种参与是以一种尊重的方式。”郭慎宇认为,“一些大基金会近几年翻天覆地的改革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主要在于基金会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价值观没有延续下来,而RBF家族成员作为理事的持续参与,为基金会带来了历时的稳定性。11年以来,总裁斯蒂芬对基金会的改革也很多,但他很尊重基金会的核心价值观。他所做的改革,实际上是将基金会的工作进行重组,让基金会的发展更加多元,资助更加集中。”
反过来同样如是。
第四代家族成员、RBF前理事会主席史提芬·洛克菲勒(Steven Clark Rockefeller)曾这样描述他从家族慈善事业里的收获:“慈善事业是维系家族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东西。正是做慈善,让家族几代人保持着互动。慈善联结着家族,也是我们在一起唯一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锻炼年轻人并实现慈善传统的代际传承,洛克菲勒家族用心良苦,美国本土的小型家族基金会就是为了能持续地培养家族慈善事业人才而生。如今对家族成员们来说,能够以成为RBF理事的方式参与家族慈善事业,是一种荣耀。
正如老约翰当初的愿景一样,从财富的积累到财富的传承,家族基金会已被证明是这个巨富家族财富的最佳归宿。史提芬、理查德、温蒂……一代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都不吝于与任何人分享这些关于财富与价值传承的故事。
虽然数度访问中国,他们与中国富豪在慈善与公益方面的交流总是有很多障碍: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财富理念,以及不同的生存环境,都有可能成为鸿沟,但他们仍乐此不疲。
“你知道,洛克菲勒家族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祖辈那么多钱了,但我们对公益慈善同样有抱负,希望为改变世界做更多的事情。幸而我们的姓氏在美国乃至全球仍然很有影响力,所以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姓氏,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把他们的财富回馈社会。”最后,理查德优雅而谦和地说。
(实习生谭楚丹、梁德然、何振健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财富 × 理查德·洛克菲勒
在RBF的治理层中,理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理事主要是在大的方向上,例如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建设方面。但不会管理具体的项目,那些具体细致的工作由专业人士处理。我们有一部分需要拨款的项目是由理事会来通过。如果一个项目是有争议的,或者款项比较大,就必须要由理事会来通过。
洛克菲勒家族很大,如何决定谁能当上RBF家族理事?
通常是由上一代的理事来寻找合适的人才,他们会对家族里的其他成员进行长期观察,看他们在慈善和其他RBF所需的领域上的专长与建树。看中某人后,理事们就会去找他,问他愿不愿意担任RBF的理事。很多时候我们寻找的理事,需要懂得不止于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关注美国的民主问题,我们有一位理事既要有美国政府的经验、又要有担任基金会理事的经验。
那你是如何当上理事会主席的呢?
不知道,有些人就这么找上了我……(笑)我之前已经在RBF担任理事18年了,在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也担任过理事会主席。所以大家觉得我能胜任吧,当然也需要全体理事通过。 RBF理事以外的其他家族的成员是否会以别的方式与家族慈善事业产生联系呢?
家族还有其他的基金会,比方说家族基金会,全体理事14位都是家族成员,还有一个公司提供信息、培训、拨款给其他想做慈善的家族成员,另外,也有许多跟家族相关的机构也可以做公益。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传统一脉相承,代际之间会因慈善理念的不同产生矛盾吗?
每代人肯定有不同的视角,但是整个家族的愿景在这个方面是相同的,那么不同的意见最终是可以解决的。两代人之间的不同的意见是有的,我们成长的年代是在反越战的年代,而我们的父辈是支持国家的,他们就比较保守一点。
RBF发展了这么些年,你觉得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的理想和家族的意识都能很好地得到体现吗?
简单回答,答案是肯定的。而更具体地说呢,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科学家,我们基金会大多事情和我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而在我非常关注的环境领域,基金会则做了很多事情。基金会的资助方向与每个家族成员的兴趣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大的愿景相同。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在基金会工作,甚至帮助我提升了我的愿景,尤其在国际关系、和平建设、民主实践这些领域里。
RBF的治理机制在美国的家族基金会里面是比较典型的吗?
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因为基本的治理架构要受美国的法律管理:必须有一个理事会,理事会必须要有章程和财务管理。当然不同的家族基金会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也会有差异,一些小的家族基金会的理事有时候也像职业经理人一样去管理项目。美国法律上没有一个专门叫家族基金会的类型,它实际上是私立基金会的一部分。私立基金会受到的法律限制往往比公募基金会更多,比如说资金的去向,不能过多涉入与政治相关的领域。
这是基于防止富豪和企业利用基金会谋私利的考量吗?
是的。并且是为了防止利用基金会进行政治贿赂,游说政府。
中国财富 × 伊丽莎白·坎贝尔
在RBF,总裁主要的职责是什么,如何与理事会分工?
总裁也是理事会成员之一,有一票选举权。理事会主要指引大方向,具体的项目是由总裁和副总裁处理的,他们决定75%的资金流向,只有很大的项目才会请理事会参与决策,比如在新的国家开设项目,要不要在已有问题的国家继续开展项目,把钱花在美国还是花在国际事务上等等。
RBF在治理和管理上分得很开,理事会负责治理,不介入决策,所以和管理者形成很健康的关系。理事会每年召开三次会,总裁和副总裁会向理事会报告,包括自主项目的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以及重大资助意向和未来建议的报告。
以中国南方项目的开展为例,总裁和理事会是如何决策这一项目的?
中国南方项目是在2004年,总裁斯蒂芬和当时负责亚洲项目的前任职业经理人,带领理事会讨论将近1年做出的决定。斯蒂芬希望能把亚洲地区的项目资源集中,当时有几种选择,综合考虑之后,大家决定选择最为活跃的中国南方地区,希望在这里的实践可以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地区的借鉴。
RBF如何选拔新理事?
我们会有4-5个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共同组成提名委员会选拔新理事,对外面的成员和家族成员来说,教育和经验都是最重要的标准。委员会会平衡家族外成员和家族成员,讨论备选人的专业技能。比如现在即将在中东开设一个建设和平的项目,我们便希望寻找到一名在中东事务方面有专长的理事,代替即将离开的人。理事会工作很复杂,我们对于新理事有一个专门的入职培训,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
理事的任期有多长?
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2届,每9年必须休息1年。
管理层和理事会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吗?如何取得意见统一?
管理层和理事会分歧很少,因为很多资助项目都是根据理事会批准的指南运行,符合理事会赞同的优先性原则。一般来说,在管理层提供足够的信息之后,理事会都是会同意的。
几年前,有一名非家族成员的理事提出我们应该仅仅做美国的项目。我们经过大量的讨论,多数理事会成员认为RBF应该保持传统,提升在国际领域的介入,要解决美国的事情,必须要有国际参与,后来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在RBF,家族成员的情感和家族利益会影响基金会的运作吗?
总的来说,因为家族成员有良好的经历和专业,都是非常合适的理事会成员,因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如果家族成员既担任理事又担任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需要向理事会报告,情况就会复杂得多,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平等是非常关键的。
10月16日晚,在广州TIT创意园一家静谧的咖啡馆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以下简称RBF)理事会成员及副总裁等,与中国本土环保NGO进行了一场低调的交流活动。在场的理事中有5位是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成员,他们的曾祖父是美国石油大王及著名慈善家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广州,是他们此行十天访华的最后一站。由于RBF以中国南方为重心,长期在中国资助环境与健康能源和气候变化以及社区领导力方面的项目,因此几乎每年都会有基金会成员到中国进行走访,与中国的基金会、NGO及学者交流公益慈善经验。“中国南方项目很令人振奋,我们希望能推动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交流,更希望跨越中美在发展水平、背景方面的差别,在大方向上寻找共同点。”RBF项目副总裁伊丽莎白兴奋地说。
有着丰富的基金会工作经验的伊丽莎白并非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在百余年的家族财富传承道路上,这个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基金会早已完成了它的自我革新——家族理事只掌控基金会的大发展方向,与专业管理事务基本分离。
富豪、家族、基金会、慈善与公益,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富人来说,这些都是尚未能轻松驾驭的关系,而从洛克菲勒这个有近百年慈善传统的家族身上,或可得到一定的镜鉴。
从家族到社会
理查德·洛克菲勒(Richard Gilder Rockefeller)是现任RBF理事会主席、约翰·D·洛克菲勒的曾孙、美国著名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的儿子、家资丰厚的医学博士;同时,他又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医生。在美国,家庭医生是相当辛苦的“平民职业”——所有美国人得病后,都要先找他们进行初诊,再决定是否转至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又被称为医疗保健体制的“看门人”。
“我常听到有人说:难以置信,洛克菲勒是我的家庭医生!”RBF中国南方项目主任郭慎宇笑着说。
与“洛克菲勒”这个姓氏的盛名相对,咖啡店内暖黄灯光下的理查德语调轻柔,眼神谦和而温暖。“谢谢你来(采访),”他说,“这是我的荣幸。”
RBF对理查德及其他洛克菲勒家族成员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可以这么说,即使不进入RBF理事会,理查德依然是一名公益人。他终身都是无国界医生理事会成员,也是其志愿者,时常深入非洲森林,一呆至少就是月余;而被推举为RBF理事会主席前,他一直是家族里另一个小型基金会的理事会主席。
但是,如果从来没有RBF,没有家族里的慈善传承,也许与理查德生命价值相关的就不是公益,而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在我们家族,从我这一代起,慈善的传统已经成立,正一代一代很自然地往下传承。”他说。
众所周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有两个闻名于世的身份:有史以来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垄断企业美孚石油公司创建人、托拉斯之父;同时又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基金会之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创始人。
老约翰曾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的果实的无能者。” 因此百年以来,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及精神主要以遗产之外的形式在代际之间传承——那就是家族基金会及慈善事业。
老约翰的儿子小约翰、小约翰的五个儿子,都是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很多人都搞不清楚RBF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之间的关系。其实,一个世纪以来,洛克菲勒家族先后建有10余家基金会,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社会福利、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各有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思路的演变,在一些基金会中,家族成员已经淡出基金会的治理。而历史上声名最盛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现在与家族已基本没有关系。
RBF则由小约翰·洛克菲勒的五个儿子在1940年共同创办,其创立的目的是管理和协调兄弟们对诸多机构的个人捐款。1954年,小约翰之女、洛克菲勒五兄弟的姐姐也加入了理事会。现在,这个基金会已传承3代,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可持续、和平的世界,其涉入领域包括民主实践、可持续发展、全球和平与安全、人类进步等。
至今,RBF仍然坚持家族基金会的定位。
共同治理
作为一个家族基金会,RBF的特色在于,既能充分保持家族对基金会理念和资助方向的把握,又成功地引入管理人才、充分授权,实现专业化管理。
早期的RBF,曾经有4位家族成员担任过总裁,但从1968年起,该基金会的总裁均以外聘的形式聘任。如今,RBF的管理架构由理事会及高层管理团队组成。其中理事会成员为16~18人,一半为家族成员,另一半为RBF所关注及投入的各种公共事务领域的专家;而高层管理团队则由四人组成:总裁、负责项目领域和财务运营的两名副总裁,以及一名法律主管。其中总裁负责对外事务沟通,两名副总裁则偏重基金会内部管理。
理事会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只为寻找一个合适的总裁,而一旦找到了这个人,以后基金会的管理、项目执行等重任,都会全权交由总裁打理,理事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基本不再干预。“就像赛马一样,你把赌注押到一匹好马上,但不需要自己去骑,你应该请一位专业的骑手去骑这匹马。”理查德说。
现任总裁斯蒂芬·B·汉兹(Stephen B Heintz)已经在RBF服务11年。在来到RBF之前,他有着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经历,服务于州政府和教育机构,也是政府智库研究公共政策的领导人,对于经济平等和民主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对于RBF而言,一个理想的领导人不仅意味着领导力,还需要宽广的视野和杰出的跨界能力。要求固然很高,但因为理事会这种充分信任与授权的风格,对人才有很大吸引力。
副总裁伊丽莎白加入RBF前曾在福特基金会工作过12年。她眼里的RBF虽然比福特基金会规模小,但由于家族成员的参与,显得更富有人情味和更具活力。“RBF决策比较快,反应也比较灵敏,并且支持员工对项目的深度介入和参与。”伊丽莎白评价道,“家族成员为经营基金会所付出的努力很令人感动,他们为自己的家族历史而自豪,这里有一种大家庭的氛围。” 由于RBF在治理和管理上明确区分,理事会负责治理,不介入决策,所以和管理者形成了非常健康的关系。理事和总裁很少产生分歧,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通过讨论解决。用理查德的话来说,RBF有一个“非常礼貌的理事会”:尽管基金会章程规定,半数以上的理事投票即可通过一个决策;当理事之间,或者理事和总裁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投票解决,但实际操作上,每做一个决策,理事们都会不断沟通直至全票通过,投票解决争端的现象也从未发生。
“有时我甚至希望理事会能有多一些争执,可惜,大家都太礼貌了。”理查德笑称理查德笑称,“不管是理事会成员还是职员,虽然都有较强的个人意志,但我们有共享的理念,分歧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一些基金会,理事和职业经理人通常没有太多业务交流,在RBF,总裁很鼓励我们和理事们的交流,所以不仅是总裁和理事之间,甚至是基层的员工和理事们都有很多互动和交流,因此大家的工作氛围很融洽。”郭慎宇说。
荣耀与革新
当然,RBF现今的治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伴随着70年历史的更迭,经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探索出的一套治理方法,它解决了家族基金会如何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而这,恰恰是中国富豪慈善刚起步的现阶段,中国慈善家们所面临的困惑。
去年,对于整个中国慈善业来说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便是河仁基金会的成立,这家由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设立的基金会开创了由民营企业家捐出自己拥有的公司股票,每年用股权收益投入慈善事业的民间慈善模式。然而,艰难问世的河仁基金会成立不到半年,曹德旺父子便宣布退出基金会。
“到目前为止,河仁慈善基金会还是家族基金,但是我们要淡化家族在里面的主导作用,希望这个家族基金能用来运作社会的慈善。”曹德旺表示,在第二代理事中,家族成员就会逐渐退出,“考虑到中国慈善总会比较熟悉业务,懂得怎么跟政府打交道,也知道怎么跟社会衔接,所以聘请他们的人当秘书长。”
家族主导,还是专业治理?下一代能不能管理好基金会,使财富更有效地回馈社会?凡此种种,显然都是横亘在富豪家族代际更迭前的难题。
“这是很正常的阶段。在我们这一代,由于慈善传统的形成,基金会继续往下传承很理所当然,但当年我的曾祖父老约翰考虑要不要把基金会传给小约翰时,心情可能与现在完全不一样,小约翰需要证明他的想法和能力是值得老约翰这么做的。”理查德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RBF同样经历过这样的纠结与危机。
当时,共同创建基金会的几个兄弟在基金会发展方向上出现意见分歧,分歧导致一部分人希望在短时期内将基金会的钱全部花完,而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将钱留给子孙后代继续经营。最后做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一半的资金捐赠出去,把另一半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
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RBF提出了永续性的问题,并把永续性作为一个声明写在基金会的网站上: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基金会的长期投资目标是保存资产的真正价值。以此希望基金会可持续运作下去。
“RBF最大的稳定性是来自于这个家族的持续的参与,并且这种参与是以一种尊重的方式。”郭慎宇认为,“一些大基金会近几年翻天覆地的改革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主要在于基金会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价值观没有延续下来,而RBF家族成员作为理事的持续参与,为基金会带来了历时的稳定性。11年以来,总裁斯蒂芬对基金会的改革也很多,但他很尊重基金会的核心价值观。他所做的改革,实际上是将基金会的工作进行重组,让基金会的发展更加多元,资助更加集中。”
反过来同样如是。
第四代家族成员、RBF前理事会主席史提芬·洛克菲勒(Steven Clark Rockefeller)曾这样描述他从家族慈善事业里的收获:“慈善事业是维系家族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东西。正是做慈善,让家族几代人保持着互动。慈善联结着家族,也是我们在一起唯一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锻炼年轻人并实现慈善传统的代际传承,洛克菲勒家族用心良苦,美国本土的小型家族基金会就是为了能持续地培养家族慈善事业人才而生。如今对家族成员们来说,能够以成为RBF理事的方式参与家族慈善事业,是一种荣耀。
正如老约翰当初的愿景一样,从财富的积累到财富的传承,家族基金会已被证明是这个巨富家族财富的最佳归宿。史提芬、理查德、温蒂……一代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都不吝于与任何人分享这些关于财富与价值传承的故事。
虽然数度访问中国,他们与中国富豪在慈善与公益方面的交流总是有很多障碍: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财富理念,以及不同的生存环境,都有可能成为鸿沟,但他们仍乐此不疲。
“你知道,洛克菲勒家族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祖辈那么多钱了,但我们对公益慈善同样有抱负,希望为改变世界做更多的事情。幸而我们的姓氏在美国乃至全球仍然很有影响力,所以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姓氏,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把他们的财富回馈社会。”最后,理查德优雅而谦和地说。
(实习生谭楚丹、梁德然、何振健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财富 × 理查德·洛克菲勒
在RBF的治理层中,理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理事主要是在大的方向上,例如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建设方面。但不会管理具体的项目,那些具体细致的工作由专业人士处理。我们有一部分需要拨款的项目是由理事会来通过。如果一个项目是有争议的,或者款项比较大,就必须要由理事会来通过。
洛克菲勒家族很大,如何决定谁能当上RBF家族理事?
通常是由上一代的理事来寻找合适的人才,他们会对家族里的其他成员进行长期观察,看他们在慈善和其他RBF所需的领域上的专长与建树。看中某人后,理事们就会去找他,问他愿不愿意担任RBF的理事。很多时候我们寻找的理事,需要懂得不止于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关注美国的民主问题,我们有一位理事既要有美国政府的经验、又要有担任基金会理事的经验。
那你是如何当上理事会主席的呢?
不知道,有些人就这么找上了我……(笑)我之前已经在RBF担任理事18年了,在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也担任过理事会主席。所以大家觉得我能胜任吧,当然也需要全体理事通过。 RBF理事以外的其他家族的成员是否会以别的方式与家族慈善事业产生联系呢?
家族还有其他的基金会,比方说家族基金会,全体理事14位都是家族成员,还有一个公司提供信息、培训、拨款给其他想做慈善的家族成员,另外,也有许多跟家族相关的机构也可以做公益。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传统一脉相承,代际之间会因慈善理念的不同产生矛盾吗?
每代人肯定有不同的视角,但是整个家族的愿景在这个方面是相同的,那么不同的意见最终是可以解决的。两代人之间的不同的意见是有的,我们成长的年代是在反越战的年代,而我们的父辈是支持国家的,他们就比较保守一点。
RBF发展了这么些年,你觉得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的理想和家族的意识都能很好地得到体现吗?
简单回答,答案是肯定的。而更具体地说呢,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科学家,我们基金会大多事情和我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而在我非常关注的环境领域,基金会则做了很多事情。基金会的资助方向与每个家族成员的兴趣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大的愿景相同。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在基金会工作,甚至帮助我提升了我的愿景,尤其在国际关系、和平建设、民主实践这些领域里。
RBF的治理机制在美国的家族基金会里面是比较典型的吗?
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因为基本的治理架构要受美国的法律管理:必须有一个理事会,理事会必须要有章程和财务管理。当然不同的家族基金会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也会有差异,一些小的家族基金会的理事有时候也像职业经理人一样去管理项目。美国法律上没有一个专门叫家族基金会的类型,它实际上是私立基金会的一部分。私立基金会受到的法律限制往往比公募基金会更多,比如说资金的去向,不能过多涉入与政治相关的领域。
这是基于防止富豪和企业利用基金会谋私利的考量吗?
是的。并且是为了防止利用基金会进行政治贿赂,游说政府。
中国财富 × 伊丽莎白·坎贝尔
在RBF,总裁主要的职责是什么,如何与理事会分工?
总裁也是理事会成员之一,有一票选举权。理事会主要指引大方向,具体的项目是由总裁和副总裁处理的,他们决定75%的资金流向,只有很大的项目才会请理事会参与决策,比如在新的国家开设项目,要不要在已有问题的国家继续开展项目,把钱花在美国还是花在国际事务上等等。
RBF在治理和管理上分得很开,理事会负责治理,不介入决策,所以和管理者形成很健康的关系。理事会每年召开三次会,总裁和副总裁会向理事会报告,包括自主项目的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以及重大资助意向和未来建议的报告。
以中国南方项目的开展为例,总裁和理事会是如何决策这一项目的?
中国南方项目是在2004年,总裁斯蒂芬和当时负责亚洲项目的前任职业经理人,带领理事会讨论将近1年做出的决定。斯蒂芬希望能把亚洲地区的项目资源集中,当时有几种选择,综合考虑之后,大家决定选择最为活跃的中国南方地区,希望在这里的实践可以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地区的借鉴。
RBF如何选拔新理事?
我们会有4-5个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共同组成提名委员会选拔新理事,对外面的成员和家族成员来说,教育和经验都是最重要的标准。委员会会平衡家族外成员和家族成员,讨论备选人的专业技能。比如现在即将在中东开设一个建设和平的项目,我们便希望寻找到一名在中东事务方面有专长的理事,代替即将离开的人。理事会工作很复杂,我们对于新理事有一个专门的入职培训,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
理事的任期有多长?
理事会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2届,每9年必须休息1年。
管理层和理事会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吗?如何取得意见统一?
管理层和理事会分歧很少,因为很多资助项目都是根据理事会批准的指南运行,符合理事会赞同的优先性原则。一般来说,在管理层提供足够的信息之后,理事会都是会同意的。
几年前,有一名非家族成员的理事提出我们应该仅仅做美国的项目。我们经过大量的讨论,多数理事会成员认为RBF应该保持传统,提升在国际领域的介入,要解决美国的事情,必须要有国际参与,后来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在RBF,家族成员的情感和家族利益会影响基金会的运作吗?
总的来说,因为家族成员有良好的经历和专业,都是非常合适的理事会成员,因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如果家族成员既担任理事又担任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需要向理事会报告,情况就会复杂得多,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平等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