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城戏又称法事戏、和尚戏、师公戏,是在闽南民间宗教超度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戏曲。“打城”的宗教仪式分为两种:一是“打天堂城”,主要是由道士表演芭蕉大王巡视枉死城,释放屈死冤魂的故事;二是“打地下城”,由和尚表演地藏王打开鬼门关,放出无辜冤鬼的故事。这种仪式通常是在和尚、道士打醮拜忏圆满最后一天的三更时分举行。地点一般在广场上,参插着各种杂耍,如弄钹、高跷、过刀山、跳桌子、丢包子等小节目。表演时不穿戏服,而是穿僧道的衣服。后来为讨好围观仪式的观众,使仪式更具人气和热闹,从《目连救母》中摘取《白猿抢经》、《打地下城》、《双挑》等小段进行表演。其音乐曲调是以道情和佛曲为主。道情调有“大迓鼓”、“鬼掺沙”、“两头翻”、“水底鱼”等;佛曲有“南海赞”、“普庵咒”、“大箴言”等。道士使用的乐器比较丰富,有铜钟、草锣、钹、双铃、小锣鼓等。和尚使用的乐器比较简单,只有木鱼、钟、木板、拍等几种。
  不晚于明末万历、崇祯年间,出现宗教法事与戏剧性表演的混杂形式;清乾隆至道光时期,打城戏基本成型。清道光年间,打城表演跳出了宗教仪式的圈子,开始在闽南广大城乡搭台演出。现今所知最早的戏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晋江小兴源村道士吴永吟、吴永燎等人组建的“兴源班”,长期活跃于晋江、石狮一带的乡村法事中。到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打城戏就已经基本活跃在闽南大地上了。林纾在《畏庐琐记·泉郡人丧礼》中最早提及“和尚戏”在闽南的流行情况。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泉州开元寺和尚超尘与圆明组建“开元班”。后来由于圆明与超尘意见不一,各自分开组班。超尘主持原班,称“大开元”班;圆明则拉大开元班中的几个主要演员,在开元寺附近招收一些青少年学艺,扩大演出阵容,于1920年另立“小开元”班。晋江民间神佛诞辰或婚丧喜庆,都争聘小开元班演出,班子从十几人扩大到40人左右,逐步由半专业化转变为专业化。大开元班则因缺乏主要演员,又不善于经营,艺术衰退,业务萧条,不久自行解散,部分演员加入“小开元”班。
  1920年,继承“兴源班”衣钵的“小兴源”班成立,形成“小开元”与“小兴源”争胜的局面。“小开元”班流行于泉州、惠安、南安及晋江部分乡镇。因小开元班主是和尚,故称“和尚戏”。“小兴源”班流行于晋江县的石狮、东石、英林等地,因班主是道士,故称“师公戏”。20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打城戏进入鼎盛期,又先后有南安洪濑镇的“小协元”班和晋江永宁县的“小荣华”班等打城戏班成立。 20世纪五十年代全省戏曲剧种调查后,始统称“打城戏”。
  打城戏大量吸收傀儡戏、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的艺术营养。音乐曲调在原先道情、佛曲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木偶戏的曲调,科步、身段等表演艺术也开始模仿提线木偶。乐器有大嗳、小嗳、横笛、琵琶、洞箫、南鼓、南钹、南碗锣、南拍鼓等。
  同时,在原有的宗教剧目基础上,打城戏也发展出丰富的剧目内容,主要以宗教剧、神话剧和历史侠义剧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目连救母》,另有《倒铜旗》、《五台进香》、《界牌关》、《大八义》、《小五义》、《济公传》、《少林寺》等。打城戏道白、科步深受傀儡戏影响而带有深厚的提线傀儡戏风格。文戏吸收梨园戏、高甲戏表演艺术特征。武戏则独树一帜,融合闽南少林武术与京剧武打为一体,跌扑杂技和少林拳套层出不穷,为其他剧种所莫及,尤以猴戏著称。名演员曾火成所扮演的孙悟空,形象逼真,武技独绝,被誉为“闽南猴王”。
  新中国成立后,打城戏得到扶植和恢复。1952年泉州组建泉音技术剧团,当时演员有三十多人。1960年,剧团正式批准为国营泉州市打城戏剧团,曾改编、整理、演出了古装戏《少林寺》、《大闹天宫》、《火焰山》、《郑成功》和新编历史剧《李卓吾》、《李九我》等。
  “文革”期间,剧团被解散,艺人相继衰老去世,所有资料被付之一炬。
  八十年代末打城戏一度复苏,1990年,由吴天乙独力组建民营打城戏剧团,命名“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并获邀请出国和赴台演出,皆深受好评。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各方面原因,吴天乙剧团于2007年底正式宣告停演。
  2008年打城戏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政府、民间、学者联手开展打城戏的拯救保护传承。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大陆出版业而言,最稀缺的不是新书、好书,而是出版社。  不同于境外多数国家和地区比较自由的出版登记制,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审批制,即由国家决定是否设立出版社以及出版社的规模与数量。60多年来,全国具有图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足600家,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于京沪两地,与此相较,分散于全国各省市的图书民营公司数量却是多达上万家。国家的严格控制,让出版社成为大陆出版业最为稀有的资源。  近期这种
期刊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当了母亲,才开始学习如何做妈妈的,甚至,开始成为一个小孩,再一次学习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在看似巨大与从零开始的角色,有人可以转换,有人转换得不流畅,也许也根本不想或不需要转换。但是,两者都是“重新学习”,除了角色上、体型上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之外,很多时候,大人与孩子是一样的。有时候,反而孩子的无限可能的想象力,能敲一敲大人僵固的脑袋。  我是个“慢熟”的大人,喜欢和孩子一起聊天,
期刊
一直以来,如何让孩子们接近并进入重要的生命主题,无论对父母还是老师,甚或孩子们自己,似乎都是一个挑战。瑞典童书作家佩妮拉·斯达菲尔特创作了“孩子应该知道的秘密”系列绘本,用轻松幽默而又适合孩子的方式,引领儿童进入这些话题,如生、死、爱、毛发、大便、恐惧、儿童的权利。本系列包括《生命是怎么回事》、《爱是怎么回事》、《死亡是怎么回事》、《我们为啥长毛发》、《我们一起聊大便》和《所有孩子的权利》,共6册
期刊
上期的结尾谈到森林,这期可以接续着谈。恰好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电影《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在2013年底上映,全球影迷又可以在大银幕上欣赏到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的美颜和身手了。虽然在小说原著中并没有莱戈拉斯出现,但从续作《魔戒》的叙述不难推断出幽暗密林和五军之战的情节里,他一定随侍其父左右。从幽暗密林和长弓神射,我们不妨来看看托尔金笔下森林背后的文化底蕴。  他们排成一路纵队行进着。小径的入口是两
期刊
我常呼吁台湾要正视大陆不但综合实力崛起,娱乐视听产业也早一步步到位、上位——尽管以国际水平或大陆自己有识之士的高标准看,很多环节仍充满勉强与灰色地带,并不真像外界以为的“到位”。  当台湾只呼吁原创人才和原创力,很可能忽略了边做边学、先山寨(最近有个文雅一点的新词“描红”)后创新,是全球后进国家或产业无可厚非的生存历练这一事实。台湾也曾经历过,甚至,台湾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产业到现在也无法走出这条
期刊
审判(德文手稿完整版)  作者:Franz Kafka  译者:姬健梅  出版社: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想必是有人诽谤了约瑟夫·K,因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一天早上却被逮捕了。”卡夫卡以此作为小说开头,带我们进入现代文学最荒谬、最恐怖的梦魇。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为基础,系根据原始手稿重建,呈现了文字的真实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标点,并还原被卡夫卡挚友布罗德修改与删除的部分,以
期刊
说起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缘起,就一定会提到2008年震惊台湾文化界的那场大火。在那次火灾中,云门舞集位于八里的排练场,所有灯光、服装、乐器被全部烧毁。而更让人扼腕的是,包括《水月》、《风影》、《九隔》、《白蛇传》等舞作的道具,以及历年的音乐资料,全部付诸火海。  彼时,和硕联合董事长童子贤听闻火灾惨剧,很为文化艺术所遭受的损失惋惜,同时更觉得文化保存的当务之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刚离开诚品
期刊
走过跌宕起伏的青葱岁月,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似乎总会期待出现某种转折,甚至透过转换职业跑道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2007 年,英国摇滚乐史上以开创另类迷幻风格著称的传奇乐团The Stone Roses(石玫瑰)灵魂人物、年届四十五岁的吉他手John Squire发表声明要告别音乐生涯,他并宣称“我已将音乐一劳永逸地放下了”,且从此全心投入绘画创作。对于众多乐迷而言,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简直是难以置
期刊
正式进入令人头昏脑钝的炎夏,不知读哪些书清凉又消暑?  散文的论战还在延烧,如居高不下的气温,启动战火的黄锦树以“散文与市场自由主义”为题再度投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他说,真的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迂回地为“山寨抒情散文”现象辩护,最新版本则是倒向“反思地维持现状”,意思就是,“一切让市场决定”。作品良窳,书评理应把关,然而台湾几无书评,学界、评论界、出版界、写作界共同组构的文学体制,台面上并无产生
期刊
每一个(曾)高度依赖和喜欢书本的人,应该都有一处收容这些情感的空间,尤以书店或图书馆为主,这是我们与书本交接的第一个场所。当然,这是对实体书而言。在拥有更丰富更精致的世界以后,唾手可得或是早已远离书本,那个立于书架前不断翻阅的身影,总会在某些时候从幽暗难辨的记忆中浮现,兀自发光。  拟人,大概是所有修辞中最动人和温暖的一种了。它不是文字游戏,也无法靠逻辑完成,而必须动用情感,张口的刹那就自有韵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