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年级建筑教学在整个建筑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二年级社区活动中心为例,通过“调研—分析—设计”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并关注影响建筑的环境、城市、社会人文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教学;现场调研;调研分析;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2006003
  二年级建筑教学属于建筑设计基础范畴,在整个专业课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学会在生活中用建筑的眼光去观察、感知建筑,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理念,掌握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构思,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具备一定的结构、材料构造知识的能力
  ,为日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以往的二年级教学模式中,教学偏重于对建筑功能空间及造型设计的训练,学生的关注点停留在功能组织与形式层面,很少去关注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乃至建筑设计背景中的社会问题,更少去思考建筑为何而建。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调研、一草、二草、定稿,直至最后完成设计正图。现场调研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标与预期效果不甚理想。
  一、 课程改革
  近年来,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开展了课程改革,以二年级的第四个设计题目为例,设计题目改为社区活动中心,选取真实场境强化学生对场地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课题训练内容的理解。具体而言,设计选取了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草场门大街两侧的阳光广场与月光广场,该广场位于成熟的居住社区内,周边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学生通过对该社区调研,自由选取其中一个广场作为设计基地,如图1。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
  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 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设计以两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阳光广场和月光广场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读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关系。
  其次,分析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结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调研广场周边的学校、医院、市级体育馆、商场公共设施。深入解读环境信息, 把握场地内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
  再次,详细了解广场人群活动与使用情况。以周末与工作日为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各个时段广场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活动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数据采集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各自的活动特征,细致分类,并鼓励学生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广场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社区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等,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及场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每个小组依据不同问题与各自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场活动人群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人数不低于100人。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梳理观察记录内容,绘制分析图,撰写文字小结。
  2. 案例参观
  教师列出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活动中心,让学生参观调研,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空间特点,着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与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3. 阶段成果
  此阶段成果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设计图,并将调研内容、分析结果、解决方法进行ppt汇报。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
  讨论,进一步补充完善,如图2。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 设计任务书的完善
  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整理互联网信息,完成多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在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确定建筑合理具体的功能设置,制定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场人群的行为分析、建筑功能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思考方案的形体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畫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阶段,教学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水力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中,对基础实验实行自选式教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投入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基础实验;创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
期刊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微博这一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探讨教学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微博的教学优势,接着阐述了在建筑结构抗震教学中,利用微博进行的教学实践。最后,对基于微博的建筑结构抗震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基于微博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优化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博;建筑结构抗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些思考与经验,从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结构抗震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2007004  地
期刊
摘要:  规划快题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备受各高校重视。文章由规划快题设计的重要性及就业实际需求分析入手,针对就业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法,规划快题设计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案及评分细则的制定,以考核成果反馈平时教学四个方面展开对规划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并
期刊
摘要:  流体力学作为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难度大,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在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中,推行多媒体教学方式、实行分层次与类别教学模式和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流体力学课程中引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教学与实践,将科研立项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分层次教学;实验教学;CF
期刊
摘要:  文章介绍了同济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ITP)的活动情况,具体以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的SITP项目为例,分析了SITP活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有益作用;认为学生通过SITP活动,能够提高在计算机知识、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英语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ITP);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V3-4
期刊
摘要:  以建筑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为例,在剖析传统教学模式及调研学生学习感知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以情境互动、虚拟体验及实训模拟等方式为主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针对建筑经济类课程的实训模拟及互动教学体系,同理论知识的传授有機结合,相辅相成。跟踪调查研究表明,该模式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供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参考应
期刊
摘要:  204位学生和26名教师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认同度较高的15项指标中,其中有9项指标内容相同,但顺序略有不同。相同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热情”和“作业/考核”两个维度,具体到对各项指标认同度上,学生和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中图
期刊
摘要: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和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结合相应教学知识点的讲授,增强美学、力学分析、防灾减灾、极端事件、工程风险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培养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学生。  关键词:桥梁工程; 防灾减灾;美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
期刊
摘要: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从选题设计、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机制建立、教师素质提升、管理考核制度、安全土木理念等六个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可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修订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