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校教学体制的现状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校目前在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指出了高校教学体制存在的多种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对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 教学体制 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高等学校在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日益凸显,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火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选择。本人现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浅析,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招生模式僵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是按专业门类直接招生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就选定了专业,基本确定了未来的就业范围。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中,人才市场变幻莫测,未来的就业趋势也不可长期预测。这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的提前时间越长,预测的准确性也就越低。政府要提前四年提供一个准确的总体预测,确实有些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粗略的形势预测。正待进入大学的孩子们以这种未必准确的形势预测为依据,在对自己的优势、特长认识不足,对专业、职业的性质特点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正确合理的理性选择。四年之后,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可想而知了。
  如果大学不是按专业门类招生,而是按文理大类招生,学生经过两年左右的基础学习之后再选择专业,那么政府只需提前两年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其预测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学生据此选择专业的风险性则大大降低,有利于缓解可能产生的就业冲突。再者,在经过两年左右的大学学习之后,大学生对自身及专业、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根据政府预测所做出的个人选择会更理性。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试行了改革招生方式。如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实施了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相关专业按学科大类统一招生,打破同一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强化专业基础教育。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解决专业知识面过窄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内在潜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兴趣、特长选择专业,使大众化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
  
  2 课程选择缺乏灵活性。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必修课占绝对主导地位,管理上高度集权的课程模式始终没有解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从本科课程设置的选修课所占比例来看,美国大学是普通课,选修课、主修课各占1/3左右;法国大学选修课所占比例高达4D~60%;日本大学选修课名目繁多,比例也明显提高,如名古屋大学,由原来的25%上升到50%;我国大学选修课只占了15~20%左右,相比之下明显偏低。不仅如此,我国大学的课程管理还是高度集权的,无形中扼制了课程的可选择性。在具体安排选修课时,有的是由教学管理部门在征询教师的意见之后直接排定,再通知学生去听课,缺少让学生自主选择环节,造成了不选也得选的既成事实,选修课实质上演变成了必修课;有的虽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但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结果大家的选择基本雷同,失去了选修课的真正意义。我国大学课程选修制度名存实亡。不仅扼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对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倘若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能够适当扩大专业范围,压缩必修课程及课时,扩大选修科目及选修范围,开设各类社会实践课、兴趣活动课和综合性课程,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教学活动;实行和完善选课制、学分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选择意识和灵活性,又可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及个性的培养,无形中化解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矛盾,增强了学校与社会供需双方的适应性。
  
  3 教学安排过于传统。在我们的大学中。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安排的传统,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每门课的总学时都为32-80课时不等,每周安排1-2次,每次2课时。两次上课的中间都有几天的间隔时间,整个课程总的延续时间为1个学期,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编排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也严重扼制了师生对时间利用的灵活性。
  若在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上,我们能够保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两次上课的间隔时间,压缩专业课的教学延续时间,比如说由原来的1个学期压缩到4周、5周或10周。在这里强调的只是压缩专业课的教学延续时间,不包括像英语、高数等基础课。因为基础课需要大学生长期不断的积累,并不适合短期集中学习,否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延续时间不仅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专注于某一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更有利于师生对时间利用的灵活性。按传统的教学安排方式,专业教师需要不停转换角色。上午科研下午授课。科学研究过于频繁的角色转换,不利用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兼顾。在压缩专业授课时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授课,其余时间则专注于科研。教师若要参加学术会议或安排其他活动也更方便、灵活。另外,在压缩教学延续时间的情况下,学生的选课周期可以缩短为几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灵活的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又可以更方便的安排找工作的时间或社会实践等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冲突。
  
  4 教学方法程式化。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即教师总是传授知识的主动者;而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其鲜明特点是教师上课只管讲,学生在下面不停的记笔记、整理笔记,课堂上根本不能发挥主观思维能力,大脑好像总是处于抑制或紧张状态。谁能背谁就是好学生。结果是形成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不但知识面未扩大,而且学过的知识也是所剩无几,这种单向、呆板的程式化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适当地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帮助学生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发现、理解、讨论问题。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纠缠繁琐的概念、意义、性质之类的东西,而是只讲重点、难点,并给学生指明自行钻研的道路。每次课要列出问题、明确重点、诱导提问、分析辩论、指定参考书,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靠自己的 思想去学习。
  
  5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舍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延续几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不被重视,而且实验内容也比较单,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一下书本上的结论而已,能体现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很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教育。因此,很多高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实验教学大纲中或多或少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表面上看已体现了分层次教学,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一方面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试验区分不明显,实验难度不符合课程要求,这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难以真正完成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导致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降为”基础性实验。
  若我们将所有的实验课都设为独立实验课,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将各相关学科或每个学科中的相关专业的实验课汇总成册,交叉融台后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体制,这样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若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除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外,还要对实验室管理机制进行全面改革。要求实验教学职能部门对实验教学环节把好关,认真审核实验教学大纲,检查实验教学进度安排,组织、管理好实验过程;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体验到自己的实验成果。
  
  6 考核标准单一化。考试是检查评定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选拔人才、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还主要是单一的书面考试,并且多数都集中在学期末进行,时间较长(2~3周左右),即使学生平时不学,只要短时间的集中复习就能应付,甚至得高分,这在某些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投机行为。另外,在考试的评价上过分依赖考试成绩,“一考定终身”的结果导致学生们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他们把死背书本知识作为学习任务,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目的,忽略了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考试制度的导向作用下,结果必然是把教育推向了极端,形成了片面追求及格率的应试教育。
  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改革目前这种刻板单一的考试方式,采用更为公平合理的测评机制,如等级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缩小学生死记硬背的可能。对于通过查找资料就能够运用的知识,不一定要让学生浪费很多精力去死记硬背,考试目的重点落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试题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智慧、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开放性形式代替封闭式形式,以学用结合的内容代替标准答案。这样的考试,如果学生平时不努力,即使把教材和笔记带进考场也很难过关。近年来美国大学也进行了考试改革,为鼓励学生学好知识,尽量不以分数来惩罚。例如布朗大学记分用A、B、C及“无学分”,而不打“不及格”分,如果学生成绩来达标准,就不记分,也不在学生成绩单上做记录。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一政策,对于一般的课程实行“无不及格”制,如果考核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档案,可以让学生重修,重修合格后,将合格的成绩记入档案。
其他文献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现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作风,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 成人高等教育 以人为本 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期刊
陕西省横山县幼儿园 横山 719100    【摘要】笔者针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改革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欣赏 现状 问题 改革方向    Research o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in the kindergarten   Gao Ling   【Abstract】The writer has
期刊
新疆焉耆农二师八一中学 焉耆 841100    【摘要】文章结合例题对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讲解。  【关键词】椭圆 焦点三角形    Brief talk about the focus triangle in the ellipse   Yan Chunxiang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
期刊
【摘要】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空间小说作品《什卡斯塔》(Shikasta)从一个宇宙档案家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已经成为精神荒原的星球什卡斯塔,正经历着文明实体死亡前的痛苦。笔者通过对这个星球发展和衰败及重生过程的细致剖析,试析莱辛对于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苏非主义 人类发展 精神荒原    多丽丝·莱辛(Doris Lcssing,1919年)作为当代英国
期刊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中学 郑州 450000    【摘要】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地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空间。课堂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难题。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探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课堂效率的影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
期刊
河南省西华一高 西华 466600    【摘要】放眼现在的世界,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生态问题。如同和平与发展一样,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并且这一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领域,语文课堂教学生态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一种生态的和谐平衡、动态生成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的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知识流通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士官教育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具有士官特色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士官教育 士官特色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作为武器装备的直接使用者和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官是我军人才结构中的重要层次,其任职能力培养已成为战斗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抓住士官教育提高培训层次的机遇,构建具有士官教育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非常
期刊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天祝 733200    【摘要】美术高考专业训练中多数学生在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就很难再取得明显的进步。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是由于训练很难有充足的时间保障,缺乏对空间层次的认识,忽略了作品中的主观情感、思想因素,训练中很少强调学生去强化自己作业的“作品意识”等原因造成的。要突破这一现状就必须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  【关键词】美术 空间观念 表现
期刊
【摘要】透过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实现其充分就业。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亦关系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精英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县级党校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要想在激励竞争的环境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科学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抢抓发展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指导党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党校工作水平。推动党校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