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寒冷的季节也有温暖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的9月下旬,我离开原单位到长春市的一所中学应聘——基本工资是月薪400元。12岁的儿子也随我同行,到那所学校读初二。
   那所学校坐落在长春市铁北的亚泰大街旁边,偏离市中心。由于它与一所重点校相距不远,所以生源受到了直接影响——条件好的家庭,宁可花高昂的择校费,也要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去读书。
   学校附近有许多平房。我按照出租房屋的小广告的指示,找到了一处安着黑漆铁大门的院子。院子里有两间新建成的平房。那两间房被一条走廊从正中隔成东西两部分。房东又把每部分间壁成向阳和背阴的前后两个屋子。每个屋子只有十几平米,可以放下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写字台——像个单身宿舍,更像一个寄存处。屋内有一个简陋的灶台和一个仅能容下一个人的卫生间。刚粉刷过的墙壁还没有干透,屋里弥漫着生石灰的味道。女房东说,趁着秋高气爽,打开门窗晾晒几天就好了。
   我以每季度700元的价钱选择了东边那间向阳的屋子,其它的三个屋子都还空着。这样,我就成了这个院子当中第一个入住的租房户。
   我一到任,就接了一个很棘手的初一乱班,外加两个班的语文课——另一班级的班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教数学的老头儿。
   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陌生,诸多乱麻一样冗杂的事情,件件都要从头理顺。摆在我面前最首要的任务有两项——其一,整顿班级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其二,准备近三年来各种名目的材料,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
   那段日子,我简直变成了一部紧张运行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近乎疯狂地工作。顽劣的学生,难缠的家长,大大小小想不到念不到的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由于我不懂电脑,所有材料都需手写,根本不知道还有复制、粘贴的捷径可寻。我废寝忘食,我夜以继日,忙得昏天黑地、焦头烂额,就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
   深秋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就一直淅淅沥沥地飘着冷雨,给本就萧索的季节又增添了几分凄楚和寒意。我和儿子冒雨回来时,已是晚上六点多了。进门一看,走廊里满是积水。正诧异着,从后面那半间尚未租出去的屋子里传来了“哗哗”的水声。我和儿子不约而同地蹚着水跑过去,推开了那半间屋子虚掩着的门:原来,是水龙头没关!水槽里注满了水,溢出来的水流得到处都是。空屋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儿子赶紧关闭了急流汹涌的水龙头,愤愤地说:“怎么搞的?谁把水龙头给拧开了?故意破坏呀?”当我掏出钥匙打开我租住的房间门时,顿时惊呆了:塑料脸盆都漂了起来,新买的一袋大米也被水包围了——水是从走廊地面的门缝儿淌进屋里的。来不及寻找罪魁祸首,我和儿子立即投入到了排洪淘水的战斗中。
   夜里八点多,我们总算把前后两个屋子和走廊里的水弄干净了。雨还没有下完,人已筋疲力尽了。我顾不得休息,马上又给女房东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她后屋水龙头意外跑水的情况。很快,便收到了女房东的回复:
   下午,我带着一个打算租房子的人过去看房子。那个人打开水龙头想洗洗手。结果,因为不是供水时间,就没有水。大概是他忘记关了。
   我心里暗骂:这个该死的混蛋!你的疏忽大意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然而,那个混蛋的失误所造成的贻害并未就此完结。
   随着冬日的临近,气温一天天地走低,屋子里的湿度也越来越重了。供暖情况十分糟糕,暖气片只是不冰手而已。早上起来,被子几乎能攥出水来。挪开紧挨着床边墙壁的被子,就会看见墙上有一个阴影般的印痕。不知是墙里的水气让被子捂住了没有蒸发掉,还是被子里的水气濡湿了墙壁。
   其实,人的意志再坚强,精神再伟大也无法撑起血肉之躯的脆弱。超负荷的工作量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我的身体每况愈下。
   最先发难的是我左下方的一颗槽牙(臼齿)。急火强攻下的它疼痛异常,腮帮子肿得像含着一只核桃。我只好去了学校旁边的医院。医生先把我那颗病牙钻了一个洞,又在洞里塞了一个带药的细棉花卷儿,才止住了疼痛。但那个不负责任的医生,根本没告诉我,炎症消除后还得用石膏把那个洞堵起来。结果,后来那颗残牙一碰硬就碎裂了,好好的一颗牙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失去了牙齿没多久,我的浑身上下就起了无数的小疙瘩,奇痒难忍。手指甲挠过的地方,变成了一片一片的红斑。不用说,这是患上了皮肤病。我实在坚持不到周末了,就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向那个不苟言笑的女主任请了病假,独自一人去医大二院就诊。
   给我看病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医生。她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地察看着我手指上的红斑。我很怕她让我去做一些繁琐的化验,因为我钱夹里没有太多的钱。
   或许是因为看见了我眼中的愁苦、面上的憔悴和满心的疲惫,还有我穿的那件从批发市场廉价买来的单薄的黑棉袄,或许是因为她本就拥有仁慈之心和高尚医德,她只是平静地对我说:“别有心理负担,就是一般的湿疹,我给你介绍两种药——一种口服,一种外敷。你到街上的药店买就行,才几块钱(遵她的医嘱,没过三天,我的病果然痊愈了)。”我迈着轻松的脚步,在她温暖的目光中,走出了医院。
   我买完药来到公交车站。天阴沉着,很快就飘起了雪花。凛冽的北风吹得我瑟瑟发抖。等了老半天,腿都累酸了也不见公交车的影子。我见旁边有个小书店,就推门走了进去。
   店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顾客。店主是一个戴着眼镜、拄着拐杖的老先生。他正站在书架前整理书籍。见我进来了,他就跛着一条腿迎上前来打招呼:“您来了?里边请吧。想买哪种类型的书哇?”
   我张了张冻得有些僵硬的嘴巴,勉强微笑了一下说:“我是在外面等车的。随便看一看。”老先生只是“哦”了一声,顺手递给我一只塑料凳子说:“不买也没关系。那您坐下歇歇吧。”
   我心头一热,坐下来开始浏览书架上那一本本装帧精美的图书。忽然,在琳琅满目的《世界文学文库》系列作品中,我看见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集《热爱生命》。这本书是儿子向往已久的了。我把书从书架上轻轻拿下来,看了一下封底——定价15元。老先生不紧不慢地说:“今天生意不好。您要是买书,就八折吧。”    我捧着那本《热爱生命》走出了书店,心里暖融融的。
   正值下班和放学的高峰,公交车上拥挤不堪,简直没有立锥之地。我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地方。下车一看,我的心一下子缩紧了——挎包被割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里面的手机和钱夹都不翼而飞了。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纷飞的雪片杂乱地狂舞着,像被北风撕碎后又到处扬撒的破棉絮。
   从车站到我的住处,需穿过一条狭窄曲折、没有路灯的胡同。两边是林林总总、分列无序的平房,脚下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路。路中间还有一道浅浅的细沟——下雨天可以排水,平常也有不自觉的人往里倒脏水。我每天上下班穿过那条胡同最多用不上十分钟,然而那天,我却走得很慢很慢。
   我想起了那些顽劣的学生、难缠的家长、成堆的材料,想起了女主任那张冷若冰霜的脸以及她的刁难,想起了另一个班级那个五十多岁的男班主任的猥琐、暧昧的举止言行——元旦时,学校晚上聚餐,他喝了许多酒,貌似关心地问我:“你老公在乡下当校长,多长时间来一次啊?吃完饭,我送你回家吧。”
   我还想起了那个面如巫婆的女英语老师——有一次,她说她的补课费被少算了20块钱,并一口咬定,那20块钱被女主任错记在我的补课表上了。我一句话也没有争辩,随手扔给她20块钱。
   我不知道自己在这里还能坚持多久,我觉得我已经耗尽了全部精力。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还能撑下去吗?
   我的眼镜片也凝上了一层白霜,只好深一脚浅一脚、一跐一滑地摸索着前行。不知过了多久,我走出了黑魆魆的胡同,眼前出现了一片橘黄色的光晕。我用手套擦了擦镜片,这才看清楚:那是从我住的院子里映照出来的灯光。黑漆铁大门敞开着,房门外雨搭上的灯亮着,屋里的灯光也从窗口倾泻到了院子里。儿子正在扫院子里的雪。
   我跺了跺脚上的雪说:“天这么冷,你跑出来干嘛?扫了也白扫,这不还在下吗?”
   儿子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郑重地说:“天不能老下雪,我总有把雪扫干净的时候。‘愚公移山’,你忘了?扫去一些积雪,这院子里就会减少一分寒冷。”
   我拉开房门,见走廊里的灯也亮着,就埋怨说:“儿子,你咋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呢?多浪费电啊!”
   儿子头也没抬,一边用掉了一个堵头的装牛奶的纸壳箱往大门外撮雪一边说:“看在你有病的份上,我就不打算节约那点儿能源了。我想让你一回来,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的眼睛湿润了,赶紧把挎包送进屋里,和儿子一起清雪。
   院子里的雪清完时,儿子说:“妈妈,今天天晚了,你别做饭了。我们出去吃‘麻辣烫’好不好?我同学说,小市场里面有家‘麻辣烫’,可好吃了。”
   我从未吃过“麻辣烫”。但,在那个滴水成冰的时候,“麻辣烫”这几个热气腾腾的字眼儿,还是颇具诱惑力的。
   “儿子,我很想带你去吃‘麻辣烫’,可是,我现在没有钱。”
  “我知道你看病花了不少钱。‘麻辣烫’很便宜的,才三块钱一份。”
   我笑着把那个被割破的挎包举到儿子眼前说:“我现在是山穷水尽了。那小偷儿一分钱也没给我留。”
   儿子惊愕地盯着挎包,然后,把里面的东西都倒在床上,看了看说:“妈妈你别着急,重要的东西都在。如果你把钥匙丢了,咱家和学校的好多锁就都废了,如果你把药丢了,就没法治病了。还有,杰克·伦敦也在。”
   我强忍着眼泪说:“是啊!还有那部旧手机,是别人用过了给我的。这下子,我可以买个新手机了。只不过今天晚上,吃‘麻辣烫’是不可能的了。”
   “不一定。你不是常说‘一切皆有可能’吗?等着瞧。”
   儿子变戏法似的在他的书包里面掏了掏,就把五枚亮闪闪的硬币一一摆在了床单上。那阵势让我想起了《孔乙己》里面的一句话——“排开九文大钱”。
   “怎么样?没想到吧?现在我成大款了。这是我的全部家当。今晚我请你去吃‘麻辣烫’。”
   “可是,这点儿钱也不能买两份啊!”
   “咱俩就要一份,加一块钱的青菜和一块钱的粉丝就足够吃的了!”
   就这样,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在飘着雪花的北方都市的一隅,在昏黄路灯照耀下的人影稀疏的小街上,在一个名曰“川天椒”的夫妻店里,我和我的儿子合吃了一份特殊的“麻辣烫”。那情形与日本作家栗良平在小说《一碗阳春面》中所描写的故事何其相似!
   在吉凶莫测的生命旅途上,我们总要走过一个个寒冷的季节;在苍茫沉寂的天地之间,我们总会遭遇冰雪肆虐、风霜侵袭。然而,再寒冷的季节也有温暖——那个人,那件事,那本书,竟如太阳的片片羽翼,当她们冉冉飞过时,就会留下点点金色的光影,开出朵朵和煦的春花。
其他文献
古风体诗《营口》是继1866年铁岭诗人魏燮均撰写《营川绝句》五十年后,又一首歌咏近代营口的杰出诗篇。  这首诗的作者为“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之一、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元礼(1868--1939)。他字幼梅,号藏斋,19岁入庠,为优廪生。20岁起,以教家馆为业。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藏斋随笔》等。  本篇选自《藏斋集》之一《辽东集》,写于1913年作者客居营口之时。作者时年46岁,正是
期刊
到站也没醒,老桂河是被客运司机拍醒的。老桂河揉了揉眼睛,看看四周,车厢空了,就剩自己了,还有身边的两个背包。两个背包系在一起,一边装的是行李卷,一边装的是换洗衣服。衣服里边裹着两瓶酒。酒是好酒,家乡产的,三十多块钱一瓶呢。老桂河知道,愣子没什么爱好,除了打麻将,就爱整两口。两瓶酒给愣子,就算见面礼啦。  出了站口,老桂河掏出手机,给愣子打电话。电话通了四次,却没人接。老桂河慌了,看看街上来往的行人
期刊
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文学渐被弱化的当今时代,《辽河》在“困境”与“困惑”的艰难寻找中,选择了文学期刊与新媒体线上线下相融合,走互联网+《辽河》的路子,站进了互联网时代文学期刊发展建设的新格局。《辽河》将热情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作者、文学青年,肩负起举荐文学新人,推出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重任,把《辽河》办成百花争艳的滋卉地,万木竞秀的大森林,精品的故乡,文学的家园。  一、价值引领  文学的价
期刊
在那遥远的地方  人,总有一处神往的所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经年几何,这神往的所在,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去。在那遥远的西域大漠,那神秘的楼兰古国,便是我灵魂的栖息地!  —— 题记  我是黄河的儿子,我蛰居在黄河口一座叫做东营的小城里。说来,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不知是何年何月,也不知在什么书本篇什里,我与那个叫做楼兰的神秘古国邂逅。从此,楼兰——这极富诗意、神秘色彩的名字,连同她梦幻一样的故事,便
期刊
今天走过广场的时候突然听见/那些路旁的草在叫我,有些胆怯/而又十分肯定。他们的头一律/朝向我的背影,暗哑的嗓音/一定和昨夜的微霜有关//我敢肯定他们是在很多背影中/轻易就把我认出的,我的心里一酸/这些年我尽量走得轻松,但还是被/他们看出我微驼的背/一定落满城市的灰尘。读翟营文的诗,最初的印象是惊诧于诗人的长句式表达,尔后是难以脱身的诗人连贯呵成的气场效应,进而感动于诗人作品土地众多意象的能量。应该
期刊
窗外,是皑皑的白雪,面前是我刚刚读完的一篇散文《故乡那口山泉井》。读完之后,沉思很久,被作者这朴实而又大气的行文感动着……整篇文字语言很亲切,读来一气呵成,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暖暖的乡情,每一段文都有最亲切的呼唤。   未识丁尚明先生之前,我在几个知名刊物看过他的散文,印象很深的一篇是《娘的那把老拐杖》,跟这篇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是非虚构的,大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真实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读过
期刊
一路风雨骤然转晴,  有情的人为我洗尘接风。  陈酿的酒一杯杯斟满,  满眼都是灿烂的笑容。  历历往事铺满花径,  斑驳的影把我心绪打动。  白桦林里清涩的记忆,  已随霜叶慢慢地变红。  谁说未老莫还乡?  回乡还须趁年轻。  能干得了三杯烈酒,  还寻得到至交亲朋。  莫讲还乡须断肠,  断肠要在故乡缝。  续上半生难了的缘,  报答一世养育的情。  外面风大  外面风大,  风中摇曳着一枝
期刊
远方:您好,您是营口比较成熟的诗人,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您觉得诗歌是什么?诗歌在社会生活中有它的作用吗?  翟营文:您客气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诗歌作者,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很多写作上的困惑,但我非常热爱诗歌,热爱写诗这种常态,因为职业的关系,可能我写诗正像霍俊明老师说的,对我的生活有擦拭作用。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大,我个人理解,诗歌更像是和陶瓷、书法或者其他的艺术品一样,是让人把玩过后
期刊
被白云和蓝天轻轻地对准,  被野花和嫩草醉醉地香熏,  被牛羊和雪峰偷偷地窥探,  我和你掉进一口陷阱的吻。  听微风和绿地酥酥地呻吟,  听呼吸和血脉爽爽地狂奔,  听情话和牧歌懒懒地交织,  我和你跳进一颗广阔的心。  太阳拨弄的两个人,  月亮揉搓的两个人,  在飘荡芬芳回忆的山谷,  生命欢喜成自己的神。  咖喱爱情  撒一点相思磨成的粉末,  和一点温柔涌动的秋波,  趁着月亮还没有上桌
期刊
一   潇湘自古就有贬谪流放者的身影,青山绿水间托付着太多的苦情。汨罗江畔,屈原憔悴而哀伤,悲愤而绝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江水滔滔,怎么就托不起他消瘦飘然的身影?白雪皑皑的永州,黯然孑立的柳宗元正在孤伤地写着《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有多少人读懂了绝句中诗人那“千万孤独”的凄苦心境?要说苦,再苦也苦不过欢兜。尧曾将欢兜流放于崇山。欢兜带着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