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温经通腑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单纯针刺法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灸法辨证治疗,观察对比两个治疗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对照指标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便秘评分量表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个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量表总分分别为15.68±3.12与7.45±2.7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量表总分分别为15.66±3.15与10.87±3.22,两个治疗小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量表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分下降幅度较大,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结论:中医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比单纯使用针刺法治疗效果明显,针灸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
慢性功能性便秘作为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也有引发患者老年痴呆、肛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可能性,临床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和治疗相对困难等特点,临床经验表明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1-2]。笔者根据自己在医院康复科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观察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希望可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提供一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针灸治疗的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5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6±8.79)岁,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4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0±9.02)岁,两个治疗小组患者病情分布相对平均,经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总分为15.68±3.12,对照组为15.66±3.1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总分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为2006年美国胃肠病委员会颁布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①粪便坚硬干结;②排便困难;③排便不尽;④肛门直肠梗阻;⑤需要手工操作辅助排便;⑥排便次数减少,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内。符合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3]。
中医诊断标准:①粪便干燥坚硬;②排便时间延长,平均两天以上排便一次;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④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中医证候分型:①胃肠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或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②肠道气滞: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暖气频作。苔白,脉细弦。③脾虚气弱: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面色眺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④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⑤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取二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一组选取仰卧位取穴针刺穴位选择支沟、天枢、气海、水道、足三里;第二组选取俯卧位取穴针刺穴位选择脾俞、大肠俞和次髎,两次均为双侧取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补法,合理控制针刺力度、角度、方向以及深度,每次治疗留针半个小时,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每周治疗五天,治疗四周后评价疗效。
观察组:针刺得气后在天枢、气海、足三里、脾俞、大肠俞针尾加温针灸治疗。将针留在适当深度,从艾条上剪取长约1. 5 cm的艾卷,在艾卷下方扎深约1 cm小孔,置于针尾,从下端点燃后,直待艾绒燃烧。做温针灸的腧穴留针过程中不行针,艾绒燃烧过程中严防烫伤。艾绒燃尽则除去灰烬,和其他腧穴一起留针,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一致。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量表评分差异与治疗总有效率,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层级,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显效:便秘状况有较大程度改善,排便时间间隔以及粪质接近正常;有效:便秘症状有所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个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个治疗小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量表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分下降幅度较大,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量表的总分比较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化源不足,肠燥失濡,胃的腐熟功能失常,脾的运化失司导致气失和降,小肠泌别失职,大肠传导异常。本研究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取穴,参合脏腑腹背相互调理原则。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俞募相配疏通大肠腑气。气海、支沟宣通三焦腑气,水道利水行气,改善水液输布失常。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通降肠腑、理气和胃之功。通过温经通腑针灸法调节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纠正肠道紊乱功能,逐步恢复肠道排便反射功能。形成良好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定时排便习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刺联合灸法以温经通腑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比单纯使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效果明显,针灸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亚东.温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60-62.
[2]钟峰.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5,01.
[3]蔡超,马文龙,王霄箫,马界.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系统评价[J].新疆中医药,2014,32(3):33-34.
关键词: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
慢性功能性便秘作为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也有引发患者老年痴呆、肛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可能性,临床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和治疗相对困难等特点,临床经验表明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1-2]。笔者根据自己在医院康复科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观察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希望可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提供一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针灸治疗的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5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6±8.79)岁,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4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0±9.02)岁,两个治疗小组患者病情分布相对平均,经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总分为15.68±3.12,对照组为15.66±3.1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总分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为2006年美国胃肠病委员会颁布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①粪便坚硬干结;②排便困难;③排便不尽;④肛门直肠梗阻;⑤需要手工操作辅助排便;⑥排便次数减少,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内。符合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3]。
中医诊断标准:①粪便干燥坚硬;②排便时间延长,平均两天以上排便一次;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④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中医证候分型:①胃肠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或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②肠道气滞: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暖气频作。苔白,脉细弦。③脾虚气弱: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面色眺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④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⑤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取二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一组选取仰卧位取穴针刺穴位选择支沟、天枢、气海、水道、足三里;第二组选取俯卧位取穴针刺穴位选择脾俞、大肠俞和次髎,两次均为双侧取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补法,合理控制针刺力度、角度、方向以及深度,每次治疗留针半个小时,十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每周治疗五天,治疗四周后评价疗效。
观察组:针刺得气后在天枢、气海、足三里、脾俞、大肠俞针尾加温针灸治疗。将针留在适当深度,从艾条上剪取长约1. 5 cm的艾卷,在艾卷下方扎深约1 cm小孔,置于针尾,从下端点燃后,直待艾绒燃烧。做温针灸的腧穴留针过程中不行针,艾绒燃烧过程中严防烫伤。艾绒燃尽则除去灰烬,和其他腧穴一起留针,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一致。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量表评分差异与治疗总有效率,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层级,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显效:便秘状况有较大程度改善,排便时间间隔以及粪质接近正常;有效:便秘症状有所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个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个治疗小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量表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分下降幅度较大,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量表的总分比较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化源不足,肠燥失濡,胃的腐熟功能失常,脾的运化失司导致气失和降,小肠泌别失职,大肠传导异常。本研究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取穴,参合脏腑腹背相互调理原则。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俞募相配疏通大肠腑气。气海、支沟宣通三焦腑气,水道利水行气,改善水液输布失常。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通降肠腑、理气和胃之功。通过温经通腑针灸法调节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纠正肠道紊乱功能,逐步恢复肠道排便反射功能。形成良好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定时排便习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刺联合灸法以温经通腑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比单纯使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效果明显,针灸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亚东.温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60-62.
[2]钟峰.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5,01.
[3]蔡超,马文龙,王霄箫,马界.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系统评价[J].新疆中医药,2014,3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