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学习观念、教材、和教法三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兴趣 中学生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41-01
引言: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是中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并积极参加的心理倾向,它既是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安排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娱乐性﹑竞争性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中学生上球类课时,中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对发展中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中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新穎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
中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中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中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内容搭配不当,新授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过大,就会增加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学生难以掌握,可能无功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1 趣味性: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些相应的运动项目上,使得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偏爱不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获得满足。对此,如果将有关的项目结合到各自的兴趣项目上,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就由原来的仅仅是对某些项目感兴趣,逐步过渡到对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
1.2 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的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3 知识性:中学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如乒乓球的基本发球姿势,基本动作与脚步的练习等,球与球拍面的摩擦力,球旋转的方向与力量的配合,拉弧圈球的时间等,都能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教法激发
2.1 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2.1.2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都逐步趋于合理,所有的体育工作者都知道,凡传统的体育课,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课堂结构都不可能同时适合一个班级的所有的不同个性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各不相同的,有序的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他们希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灵活的并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体育练习形式中去。
2.1.3 多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所有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都非常积极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种或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单项技术、技能的提高也能带动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2.1.4 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自己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学有兴趣,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人的兴趣。
3、教法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教师面向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的多元化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学生的好奇心也随之而来,对练习充满好奇,从而使练习的时候也比较认真。在短跑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跑的练习方法,如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两人前后的追逐跑,拖人跑等,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新鲜感就出来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练习认真了。在教学方法设计这一环节上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中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也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手段不断的变化。
三、教师的教法和组织形式
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上课教师息息相关。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呆板、单调的教学只能使中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
四、体育教师的形象和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但如教师衣着不整、讲解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势必使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中学生就更没有精神学习。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待中学生要一视同仁,如果教师对个别中学生采取命令、批评训斥的态度,那往往会使中学生处于紧张、被动、压抑的心态,如教师布置中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中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样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身心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每个中学生的性格爱好、才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使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课外活动、锻炼变得更丰富、更活跃。
结论:通过对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因素的探索和分析,从体育教学角度观察发现,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必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1):159.
[2] 刘志毅,白玛瑞.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69.
[关键词]体育兴趣 中学生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41-01
引言: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是中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并积极参加的心理倾向,它既是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安排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娱乐性﹑竞争性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中学生上球类课时,中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对发展中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中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新穎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
中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中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中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内容搭配不当,新授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过大,就会增加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学生难以掌握,可能无功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1 趣味性: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些相应的运动项目上,使得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偏爱不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获得满足。对此,如果将有关的项目结合到各自的兴趣项目上,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就由原来的仅仅是对某些项目感兴趣,逐步过渡到对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
1.2 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的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3 知识性:中学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如乒乓球的基本发球姿势,基本动作与脚步的练习等,球与球拍面的摩擦力,球旋转的方向与力量的配合,拉弧圈球的时间等,都能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教法激发
2.1 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2.1.2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都逐步趋于合理,所有的体育工作者都知道,凡传统的体育课,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课堂结构都不可能同时适合一个班级的所有的不同个性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各不相同的,有序的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他们希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灵活的并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体育练习形式中去。
2.1.3 多运用兴趣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所有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都非常积极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种或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单项技术、技能的提高也能带动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2.1.4 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自己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学有兴趣,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人的兴趣。
3、教法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教师面向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方法的多元化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学生的好奇心也随之而来,对练习充满好奇,从而使练习的时候也比较认真。在短跑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跑的练习方法,如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两人前后的追逐跑,拖人跑等,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新鲜感就出来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练习认真了。在教学方法设计这一环节上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中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也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手段不断的变化。
三、教师的教法和组织形式
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上课教师息息相关。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呆板、单调的教学只能使中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
四、体育教师的形象和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但如教师衣着不整、讲解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势必使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中学生就更没有精神学习。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待中学生要一视同仁,如果教师对个别中学生采取命令、批评训斥的态度,那往往会使中学生处于紧张、被动、压抑的心态,如教师布置中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中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样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身心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每个中学生的性格爱好、才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使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课外活动、锻炼变得更丰富、更活跃。
结论:通过对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因素的探索和分析,从体育教学角度观察发现,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必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1):159.
[2] 刘志毅,白玛瑞.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