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令人敬畏的作家》案例管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特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敬畏的作家》是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网站(http://www.iste.org)中的一个针对低年级儿童设计的语言学习活动。教师从儿童对作家及作家创作感到神秘、敬畏的心理出发,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资源,设计了一次学生在阅读作品后与作家视频交流,并模仿创作过程的动态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也切身体验到作家创作的情感与过程。本文通过对这则案例的分析,结合美国教育资源网(http://www.thegate way.org)中的其他教学资源,论述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特质。
  
  一、教学内容灵活、切实,知识传授与儿童能力培养、身心发展相结合。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灵活,注重学生能力及个性发展历来是美国基础教育为世人所称道的地方。相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扎实训练来说,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如一位美国教师在回答一位中国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多记忆一些知识”的问题时所解释的:“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有两样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另一个是他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应该说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千秋,培养出的学生各有所长。近年来,在美国国内教育危机意识的驱使下,美国教育改革也开始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评价,追求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力求处理好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的关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力图改变过去轻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教育理念的倒退。美国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推崇的仍然是“问题解决”式的方法,即教师创设出一个与知识相关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允许出现多种多样的开放式答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如同本则案例,教师创设出一场学生与作家网络会面、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对自己最困惑及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发问,通过作家对自己作品、创作过程及体验的讲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意识与创作热情。因此,美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其立足点不仅仅是学生学到什么,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我国一位留美学者在其子女经历美国基础教育后这样评价道:“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时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应该说,这种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更适合未来新科技时代拓展型人才的培养与形成。
  在这则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首先看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1.使用口头、书面及形象的语言与不同人交流。
  2.运用多种技术搜集、整理信息资源,交流知识。
  3.通过广泛阅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及对新知识的需求。
  4.以多种角度领会、说明、评价与鉴赏课文。
  5.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和方法与不同受众交流。
  在具体选题时,教师并没有局限于课本内容,将本次活动仅仅设计成为一篇课文的课后强化练习,而是针对K-2年级学生特有的对写作的畏惧情绪及对作家崇拜的心理,设计了让孩子们模仿某位作家的作品,创作一个小故事,当一回小作家的开放式的课堂实践练习。这种身体力行的创作学习体验加上与作家的对话交流,不仅能缓解儿童对作家的敬畏心理,拉近小读者与作家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会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锻炼其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较之我国的语文教学中所惯用的围绕课文内容或写作特色而进行的延展练习,此类选题与课程设计方式能带给学生更大的拓展思维的空间以及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美国教育资源网中的一篇为2~5年级学生设计的题为《来自中国的明信片》的课程计划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请同学假想自己去往中国旅游,要给国内的亲友寄回一张中国的明信片,因此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面对这一陌生而又新鲜的选题,学生们不仅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动手制作出明信片的外形,更要借助互联网搜寻中国风景名胜的信息并下载图片,画到或粘到自己的明信片上作为装饰,还要在上面为亲友写下介绍文字,最后画上邮票投进教室的“邮箱”里,供学生们彼此交流、分享。这一命题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有关明信片的知识、用途与制作过程,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信息搜索、利用的能力,更让他们在对遥远的中国的关注和认识过程中,开拓了视野,培养了人文精神,利于其健康个性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感与参与感
  
  长期以来,美国教育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重视教学中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日渐流行。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可以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认识。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我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就需要通过合作和讨论,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具体到《令人敬畏的作家》案例,我们从其教学安排中就可以感受这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学主体,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图书馆找到教师向大家推荐的这位作家的书或其他媒体资料(包括软件、光盘、磁带、录像、网页等),有选择地阅读或观看,了解这位作家的真实生活及写作状态,消除陌生感与神秘感。阅读后,分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录像机将发言过程拍摄下来。接着听老师介绍采访技巧,准备自己要向作家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参加与作家的视频或在线会议,向作家直接请教、提问及进行交流并将过程拍摄下来。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利用电子出版软件,模仿自己喜爱的一篇作品的结构,构思写出一个新的故事,亲身体验创作过程,感受当“作家”的滋味。随后,小组创设出一个采访某著名作家的情境,学生分组互相提问、采访,轮流扮演被采访的著名作家、记者及摄像师。最后将整个活动过程所录制的视频资料编辑整理制作成电子版形式,赠送或发送给父母或亲友。通过主动参与这样一系列活动,学生对作家这一职业以及作家创作过程的神秘感有所消解。由虚幻到真实、由“敬畏”到“敬”而不“畏”,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
  教师在一开始就明确地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的位置。教师负责向学生推荐作家;帮助学生在网上搜索此作家的网页,以了解作家背景及作品;在学生阅读作家作品后,帮助学生分析、讨论人物性格及故事结构;向学生介绍电子出版软件、著作权知识、录像机使用方法、访问技巧等;与学生单独讨论其模仿写出的故事结构;设计一次与作者的视频或在线会议,与学生一起采访作家、与作家在网上交流;提醒学校网络管理员将同学们的作品链接到校园网。
其他文献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源泉,故男女两性持续性协调发展是社会持续性发展有根本动力。要实现两性持续性协调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两性不平等秩序及不和谐的领域,才能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4.体会“无形的桥”的深
<正>~~
期刊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9年,原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前电力工业部、能源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更名为东
期刊
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的,并且与语言的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仅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对此问题
向师生提供优质的、快捷的服务,保证高校图书馆的高使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往往是读者与管理者不能达成默契,使读者所需不能得到满足。为此,在流通过程中,我
论及企业的成长,必须具备三个方面要素:1是战略,2是责任,2是文化。企业成长不仅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思维方式,还需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扬弃,只有适合发展和适应变化的
水泥砼路面因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以及使用寿命长原材料丰富等优点,在村道硬化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然而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行车的舒适性,因
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确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范围后,指出了目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近年来建筑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基础与作者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保证了建筑钢结构的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