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创新”更是时代的主旋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创新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可操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就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积极、活泼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教学实践证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如果能在良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据报载: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时,特别指出纵横交错的地铁给浦东人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时,一位学生在座位上感叹:如果有“天铁”该多好啊!课堂上一阵骚动,老师脸一沉,眼一瞪:“就你能!”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该同学赶紧低下头不敢再作声。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天铁”本身的科学性,这位同学由“地铁”到“天铁”的大胆联想,闪现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对爱“异想天开”的学生持冷漠、批评、打击的态度,必然会浇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爱“奇思妙想”、爱钻“牛角尖”的同学予以启发、鼓励、赞扬,这样,学生才能有心理安全感,才会有更多创新的激情涌现。
  二、鼓励学生好问,让课堂充满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应创设质疑问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大胆发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创设质疑问难情境的导演,不要自己说了算,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更不要搞“一言堂”,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质疑问难不仅能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而且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进行创造性学习
  斯宾塞认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人去发展,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推论。教师应尽量少讲,多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就是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出创造性的设想,使他们逐步懂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在于把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几乎在每节课中,我都会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就其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同学讨论,使同学们有机会交流和体验。特别是针对当前学生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抽烟、交友、玩游戏、网上聊天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多讨论、多辩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道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清。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是实现“使每个学生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采用辩论会、集体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就“初中生活苦多于乐还是乐多于苦”、“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西部大开发是应该重视发展经济,还是应该重视保护环境”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讨论争辩,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五、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新课改后,对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变得更为活泼、实用而有意义,同以往相比,学生学这门课的热情明显高涨。即便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运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学生仍很难较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能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将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如果能把《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播放给学生听,必会给课堂增色不少;或者,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邓小平同志生平和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幻灯片投影配合讲课,课堂气氛就会大不一样,教学效果会明显改善,学生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有效激发。
  六、课堂上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真正结束一堂课之前,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理一下头绪,看看是否能挖掘出更具创新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后,通过观察现实生活而提出的。比如,学完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这部分知识后,一位同学提出“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为什么全世界还有那么多卷烟厂,公民的健康权又怎能得到保护呢?”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传统习俗、税收利益、法规不健全等方面,显示了学生的思想正渐趋成熟,思维方式也由单一向综合发展。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表面上看似乎使教师讲授的知识少了,但事实上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创新思维就像一粒种子,它使人的生命迸发出最鲜活、最灵性的火花。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优化教学课堂,在学生中播种并努力培养“创新的种子”,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把“背课”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背会教材知识再讲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器”。这样,教师很累,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听觉发挥着作用,学习效率很低。“食贵自化,学贵自得”,学生终究要离开教师、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学说话”的能力,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讲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真
去年,我认真听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田铁锁主任关于《生“自”师“导”七步程序教学法》的讲话后,又充分搜集了杜郎口中学的相关材料,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进行了教改试验,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我将这种教学方法初步定为“四维立体促进法”,这里的“四维”分别指教师、学生、课本资料、社会。教师应从每个学生主体出发,并围绕这个主体最大限度构建、调动资源,为学生完整的发展成长服务。这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关于课堂互动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对日常课堂教学很有指导意义,解决当前课堂互动中普遍存在的主体的垄断性、内容的单调性、组织的形式性等问题,“秀”出政治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必将
日照图和日期图是地球运动知识中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地理图表之一,这类题目又是多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在。但许多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掌握和判读的能力不高,在高考中往往失分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走自己的道路。从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管理着手,用公有制的机制来解决国有企业经济困难的问题,而不能用私有制的机制来搞国有企业改革。
基于“新工科”专业课程特点,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素质需求,以智慧教育理念为驱动,将移动互联网终端、智慧教学工具、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探索教学模
初中地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教学要联系生活的原则去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规范和约束着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同时对青少年成长甚至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职业道
马克思将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分为一般发展理论视野下的非西方社会一般发展理论和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西方社会进入世界历史的具体道路理论;马克思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