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眼下高中生对音乐普遍丧失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程退避三舍,而良好的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对于健全人格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作者结合当下音乐教育形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特做以下探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音乐教学 艺术素质 促进者 审美观 乐感 推陈出新
一般而论,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然而从“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无法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声笑语,反而阻碍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敬而远之。举世闻名的大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比一所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位蹩脚的指挥,不过是一次性的失败,而一位蹩脚的音乐教师如果连续失败20年,那么至少要扼杀二十多批儿童的音乐天赋……”由此可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步入师生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必须从观念、方法、知识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一、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当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接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的促进者角色积极转变。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拥有一切权利,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地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等方面被严重压抑;教学内容、方法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接受“应试”教育,接受教师的主观评定。
在信息网络时代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报刊、电视、电脑等等资源中获得浩瀚的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比较合宜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探寻最佳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道探索真理,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的角色在移位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观,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突出点,让学生在美仑美奂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较高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敢于采用别具一格的教法,积极探究音乐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并且善于运用,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歌曲和模仿练习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通过其他教学环节逐步深化,以此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华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它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是我国音乐中的灵魂。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操。
要想使学生领悟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从兴趣出发,强化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因此,本人采用了先从听赏入手,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民族音乐有初步的感悟。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乐感”既是触手可及,又显得扑朔迷离。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经常以“乐感”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评估;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音乐辞书中、在有关音乐教学的资料中又难以找到关于“乐感”的精辟论断。我们认为乐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是客观的音乐音响通过听觉感受后而产生的某种独特的心理反应。通常所说的乐感不是对单一音乐要素的感知觉(如音高、音长、音量、音色),也不是对某一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等)的听觉鉴别和判断,而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和效果总和的概念性表述。当然,音乐是多种音响要素的巧妙融合,任何一项“指标”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乐感的完美构成。例如,当我们听到器乐演奏中节奏不稳,或歌唱中出现了“跑音”等现象,决不能以“瑕不掩瑜”来予以宽容,这些对音乐的无情破坏,自然谈不上“乐感”了。因此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显著差异。
但是,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乐感”的概念已经被确立,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对乐感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不论是对于了解和掌握音乐规律还是帮助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总之,音乐课程教学效率的优劣,音乐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高中音乐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积极领悟新教材,大胆转变自身角色,注重学生审美观和乐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中提升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 艺术素质 促进者 审美观 乐感 推陈出新
一般而论,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然而从“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无法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声笑语,反而阻碍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敬而远之。举世闻名的大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比一所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位蹩脚的指挥,不过是一次性的失败,而一位蹩脚的音乐教师如果连续失败20年,那么至少要扼杀二十多批儿童的音乐天赋……”由此可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步入师生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必须从观念、方法、知识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一、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当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接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的促进者角色积极转变。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拥有一切权利,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地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等方面被严重压抑;教学内容、方法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接受“应试”教育,接受教师的主观评定。
在信息网络时代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报刊、电视、电脑等等资源中获得浩瀚的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比较合宜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探寻最佳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道探索真理,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的角色在移位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观,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突出点,让学生在美仑美奂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较高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敢于采用别具一格的教法,积极探究音乐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并且善于运用,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歌曲和模仿练习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通过其他教学环节逐步深化,以此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华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它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是我国音乐中的灵魂。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操。
要想使学生领悟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从兴趣出发,强化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因此,本人采用了先从听赏入手,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民族音乐有初步的感悟。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乐感”既是触手可及,又显得扑朔迷离。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经常以“乐感”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评估;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音乐辞书中、在有关音乐教学的资料中又难以找到关于“乐感”的精辟论断。我们认为乐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是客观的音乐音响通过听觉感受后而产生的某种独特的心理反应。通常所说的乐感不是对单一音乐要素的感知觉(如音高、音长、音量、音色),也不是对某一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等)的听觉鉴别和判断,而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和效果总和的概念性表述。当然,音乐是多种音响要素的巧妙融合,任何一项“指标”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乐感的完美构成。例如,当我们听到器乐演奏中节奏不稳,或歌唱中出现了“跑音”等现象,决不能以“瑕不掩瑜”来予以宽容,这些对音乐的无情破坏,自然谈不上“乐感”了。因此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显著差异。
但是,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乐感”的概念已经被确立,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对乐感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不论是对于了解和掌握音乐规律还是帮助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总之,音乐课程教学效率的优劣,音乐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高中音乐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积极领悟新教材,大胆转变自身角色,注重学生审美观和乐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中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