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文化是指社会文化中的广场现象,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种颇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兼具自娱性和表演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广场文化就其规模和声势而言,可以说是巨大的。而其影响力、亲和力之大和兼容性之广,也是其他某些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难以比拟的。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各项功能,对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广场文化的缤纷绚丽、多姿多彩,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既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管理者都想把这“客厅”装扮得美丽大方,对外可迎八方宾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内则使居住者生活得心情舒畅,并轻松自在享用它,观赏它。广场文化又必然反映出各地城市的地方性,从而展示出城市的个性。
1、
广场文化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富有文化气息、表现出较高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民间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广场中群众性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等等。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广场文化不同于庙会或在大型体育场所、展馆举行的各种文化性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它专属于“广场”。
纵观我国当今蓬勃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其间不少艺术作品都是神韵美的高意境佳品。如广场文化活动中表演的《狮子舞》:无论是在哪座城市,也无论在哪个广场,《狮子舞》都在耍狮者似乎简单的重复动作中,流露出特有的劲健奔放的力量之美和美之力量。这类舞蹈只要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一亮招,就以其粗犷豪放、雄浑有力的风姿神韵大放光彩,震撼人心。
又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民间舞蹈《秧歌》,更是以其特有的文化神韵从古人到今人传递历久弥新的超凡魅力。清代文人曹源邺曾描绘过当年京城正月“秧歌小队闹春阳”的盛况:“沉沉绿野凝香雾,驻马郊西人似惊。画鼓秧歌不绝声,金钗撇下迷归路。”为着看秧歌,妇女们连头上戴的金钗都挤掉了。倘若审美者不能从中领略到广场文化绵绵不绝的美的意味,获得无尽的艺术享受,是不可能对秧歌如此倾倒和陶醉的。表演者那淳朴的泥土芬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反映了百姓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广场不求大和洋,但文化活动要吸引人,这关键要有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比起镜框式的舞台表演和封闭式的展馆展示活动,它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充分代表了百姓们的纯朴气质与内在精神。广场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应变性、灵活性、随意性的优势,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上海的外滩广场文化活动,以“百架钢琴大联奏”“千把小提琴大协奏”“交响音乐会”等气势恢宏的专场演出,使无数观众如痴如醉。又如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活动中表演的《安塞腰鼓》,表演者那激扬豪放的情绪以及刚健挺拔的击打动作与舞蹈造型,把那种粗犷豪壮、激越奔放的精神渲染得淋漓尽致,魅力无穷。而这些广受称赞的广场文化活动的成功,可以说都得益于认真有效地策划和组织。
广场还像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这个特殊的眼睛,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城市的灵魂,可以发现这个城市彰显的个性,而使广场具有这种特质的正是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以其独具的娱乐和调节功能、教育和服务功能、交流和沟通功能,将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艺术、审美寓于娱乐休闲之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大家享受文化成果的场所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显示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它集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以及体育文化于一体,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形式。
城市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也是各种观念、各种思潮信息汇聚活跃的场所,既能产生昂扬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思维方式与道德观念,也容易滋生和蔓延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封建迷信等各种丑恶现象。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不仅要保持政策的稳定,也要保持人心稳定和社会秩序稳定,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巩固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证。
广场文化活动中的各类艺术作品,都是为一定实用目的而创作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人民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无论是歌舞、器乐演奏,还是曲艺、模特表演……不管其主题思想是什么,它们都尽可能地用真挚的艺术语言或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影响观众、感染观众。如大连中山音乐广场组织的6000人的交谊舞表演和800人的健身舞展示,就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壮丽场景,使很多观众充分领略到了运动的快乐,并享受到舞蹈艺术的激情魅力,在大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广场文化是当代城市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城市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文化馆
广场文化的缤纷绚丽、多姿多彩,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既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管理者都想把这“客厅”装扮得美丽大方,对外可迎八方宾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内则使居住者生活得心情舒畅,并轻松自在享用它,观赏它。广场文化又必然反映出各地城市的地方性,从而展示出城市的个性。
1、
广场文化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富有文化气息、表现出较高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民间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广场中群众性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等等。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广场文化不同于庙会或在大型体育场所、展馆举行的各种文化性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它专属于“广场”。
纵观我国当今蓬勃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其间不少艺术作品都是神韵美的高意境佳品。如广场文化活动中表演的《狮子舞》:无论是在哪座城市,也无论在哪个广场,《狮子舞》都在耍狮者似乎简单的重复动作中,流露出特有的劲健奔放的力量之美和美之力量。这类舞蹈只要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一亮招,就以其粗犷豪放、雄浑有力的风姿神韵大放光彩,震撼人心。
又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民间舞蹈《秧歌》,更是以其特有的文化神韵从古人到今人传递历久弥新的超凡魅力。清代文人曹源邺曾描绘过当年京城正月“秧歌小队闹春阳”的盛况:“沉沉绿野凝香雾,驻马郊西人似惊。画鼓秧歌不绝声,金钗撇下迷归路。”为着看秧歌,妇女们连头上戴的金钗都挤掉了。倘若审美者不能从中领略到广场文化绵绵不绝的美的意味,获得无尽的艺术享受,是不可能对秧歌如此倾倒和陶醉的。表演者那淳朴的泥土芬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反映了百姓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广场不求大和洋,但文化活动要吸引人,这关键要有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比起镜框式的舞台表演和封闭式的展馆展示活动,它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充分代表了百姓们的纯朴气质与内在精神。广场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应变性、灵活性、随意性的优势,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上海的外滩广场文化活动,以“百架钢琴大联奏”“千把小提琴大协奏”“交响音乐会”等气势恢宏的专场演出,使无数观众如痴如醉。又如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活动中表演的《安塞腰鼓》,表演者那激扬豪放的情绪以及刚健挺拔的击打动作与舞蹈造型,把那种粗犷豪壮、激越奔放的精神渲染得淋漓尽致,魅力无穷。而这些广受称赞的广场文化活动的成功,可以说都得益于认真有效地策划和组织。
广场还像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这个特殊的眼睛,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城市的灵魂,可以发现这个城市彰显的个性,而使广场具有这种特质的正是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以其独具的娱乐和调节功能、教育和服务功能、交流和沟通功能,将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艺术、审美寓于娱乐休闲之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大家享受文化成果的场所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显示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它集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以及体育文化于一体,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形式。
城市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也是各种观念、各种思潮信息汇聚活跃的场所,既能产生昂扬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思维方式与道德观念,也容易滋生和蔓延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封建迷信等各种丑恶现象。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不仅要保持政策的稳定,也要保持人心稳定和社会秩序稳定,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巩固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证。
广场文化活动中的各类艺术作品,都是为一定实用目的而创作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人民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无论是歌舞、器乐演奏,还是曲艺、模特表演……不管其主题思想是什么,它们都尽可能地用真挚的艺术语言或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影响观众、感染观众。如大连中山音乐广场组织的6000人的交谊舞表演和800人的健身舞展示,就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壮丽场景,使很多观众充分领略到了运动的快乐,并享受到舞蹈艺术的激情魅力,在大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广场文化是当代城市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城市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