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教学与探索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并分析其可行性.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主动性,更加符合企业岗位需要,并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
其他文献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内容为食品基本组成成分的分析检测,重在介绍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和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目前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将探索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符合现代食品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精神,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完成选定实验的目标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拓展的潜力始终是高校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粗盐提纯”的实施过程,实践表明,本实验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成效.
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新工科建设是实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任务的必由之路.作为化学类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化工基础需要参考成果为目标的教育理念(OBE)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本文对《化工基础》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探讨了本课程在OBE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反向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种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制药工程专业承担着为我国制药行业输送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制药行业发展和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如何在疫情下对现有的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已成为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新形式下我国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针对制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了新冠疫情造成的新困难,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了6点思考意见,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类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通过物理原理及物理实验技术,研究所有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物理化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在其教学过程中结合创新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改革方式培养出具有具有扎实物理化学基础的人才.
通过对《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真实记录课堂历次教学活动的概况数据和明细数据,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表现均全程可视,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精准教学.该方式的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教师和学生对应于教学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务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及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制药安全与环保教育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是制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更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石.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教书育人和疫情防控的要求,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堂教学在传授安全与环保知识的同时,增添了学生思政教育和虚拟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的生产安全技术人才,通过增加虚拟课堂实践环节避免了实践教学的缺乏,体现了重教书,重育人和重实践的健康教育理念.
《波谱解析》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熟练的波谱解析能力是从事药物研发等相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本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枯燥和学习吃力,因此亟需进行教学改革来满足“新医科”背景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注重线上与线下互补,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加强教学能力提升,改革成绩评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高校化学化工类院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制药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目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内容相互独立且重点不突出,教师授课存在“一次性”,学生处于被动式进行实验.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慕课、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措施,综合运用,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升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