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哲学咨询就是借助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全面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马瑞诺夫的"宁静法"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在哲学咨询中,通过对话—...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在孔子那里,乐已不限于教化的作用,而是关乎人生境界的形成。自孔子起,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乐教传统开始形成,并在后世得以继承和发展。老、庄虽没有形成所谓的乐教思想,但老子...
[学位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 年份:2007
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如何认识世界的世界观,更是一种如何认识人生的人生观,是一种以本体论与伦理学的自由观为核心的人学,表现出一种与具......
[学位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 年份:2002
作为法国存在主义集大成者的萨特,其美学思想独辟蹊径,从想象与自由入手,研究美学诸问题,在萨特看来,美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想象的本质是自由的,因而,美是人们......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6
通过对“庄周梦蝶”中“蝴蝶”这一意象的分析,说明庄子把意象作为一种获得大道的途径和手段,通过意象来体道、悟道,以达到“逍遥游”的审美自由境界。庄子的这一审美思想对...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8
萨特的自由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康德的影子,是对康德自由的继承和发挥。但是康德的自由在更多层面上是形而上学的,仅仅限于精神层面的自由实践,属于知识论和认识论范畴;而萨特的自由......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谢林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悲剧审美观上。谢林悲剧审美观的神性色彩相比于...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第二波西学东渐潮流中,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独树一帜,格外显眼,得到广泛传播和研究。在萨特美学与汉语思想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础上,其美学思想的人学价...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年份:2017
孔子的温柔敦厚不是对人的性情的单向度的规定,而是人的多样性情的中和,体现了人的原初性情——"仁",因此成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当孔子把这种理想人格拉入到现实社会时,呈......
[会议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在先秦儒家三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那里,对于"人"的思考和探讨,赋予了先秦儒家美学一种主体性维度.但由于对"人"的理解、认识和界定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审美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2016年度安徽省美学学会年会 年份:2016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也随之在各大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未必科学、合理,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庄子的"逍遥游"是乘物游心,天人合一,达到"物化"时获得的审美愉悦和自由享受的人生境界.萨特的自由是要使自己的生存从万物中分离出来的那股力量,是试图从固有的奴役中摆脱出...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5
老子的“淡”、“味”等范畴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成为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平淡”,并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美内涵。本文试图阐述魏晋六朝的“平淡”所...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5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美学的本源、特征和地位的论述,指出中世纪不仅不是审美意识的中断,而是审美意识的延续和发展.正是"美在上帝"这一命题,才孕育出崇高这一激动人心的范畴.中...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一词赋予了贤德之人,只重其德而不重其位。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德性而成为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典范,更是一种美善合...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从邓以蛰与徐复观对气韵生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徐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精神的角度对气韵生动这一命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考察和疏解,而邓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角度把握气......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徐复观认为,只有到了孔子,才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在孔子那里,礼乐就如仁一样,不再是外在的、客观的形式,而是......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6
美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而且还是着重强调人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和领悟的人文科学。美学学科的特殊性正好契合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因此,在《美学》课程的...
[期刊论文] 作者:伏爱华,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美为性灵之表现"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邓以蛰融合中西方美学以建立其美学理论的努力和尝试,即以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基础,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灵"与西方现代美学的"表现"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