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9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正】我们党历来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倡导和宣传十分重视.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重申:“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中国特色”并非只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简单相加。事实上,它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广阔的视域,是在世界大背景中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行重新估价,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重新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人的价值,是近年来人们颇感兴趣的哲学“热点”。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在毛泽东诗词中虽然没有“人的价值”这样的字眼,但比起他的政治军事论......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4
论“实事求是”的价值内蕴农志鸣“实事求是”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指一种切实的治学态度和学风。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赋予它以新的含义,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1938年10月,毛泽东......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0
自爱,是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珍重及争取实现自己利益和理想的意志或努力。它包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社会价值的肯定和一切对自己有益的他人或事物的关爱,包括对自己的正当...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2
宽容一词,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它。一是“兼容”意义上的宽容。按爱因斯坦的解释,即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恰如其分的评价。即“容...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3
苏轼曾批评王安石,说他在文学批评上有“好使人同己”的毛病,认为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好使人同己”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2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纽带,同时也是一种不易达到的至高的境界。 什么是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作:“懂;了解。”《人学词典》释为:“主体通过信...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2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智利著名女作家米斯特拉尔的散文《玫瑰树根》,就形象地揭示了“美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华,农志鸣,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宽阔的胸襟、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优良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农志鸣,李志华,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正】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使得已经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日益复杂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华,农志鸣,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200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把道德建设与党的建设统一起来,以德建党,确立了党的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威。文章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党德的基本内涵、以德建党的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华,农志鸣,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其实质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辨证统一 ,是社会主体在其社会实践中为满足现实的物质、精神需要而依...
[期刊论文] 作者:刘国焕,唐彩虹,农志鸣,李宝蓉,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1
一、成果和面临的新问题  几年来,南宁地区地、县两级调处办在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方针,积极开展"三大纠纷"的调处工作,为维护农村的稳定和经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