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0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司法能动主义和克制主义体现了司法意识形态的两种不同姿态。在刑事司法领域,倡导温和的能动主义将有利于实现法官的精英化,并通过能动地对事实与规范之间裂隙的弥补,最大限...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如果我们认为每一案件都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梁丽案"的最终处理结果显然存在法律适用上的瑕疵。在法律解释学的语境中,这种瑕疵是可以被接受的。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裂...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2004
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由于法学的实践理性特征,形式逻辑上对概念的界定并不能如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可以套用在对法律概念的界定上。因为这种定义方式无法真正实现法律概念的价值承载功能。以司法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2001
公正是刑法精神的核心。作为一种观念 ,罪刑法定在价值选择上偏向于刑法的安全性 ,重视形式公正 ;作为一种司法实践活动 ,刑法解释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如何冲破罪刑法定的束缚以...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2
作为现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价值的不容置疑使其赢得了太多的美誉。但当我们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对其在实践中的命运进行考察时,我们发现,由于法律的不确定性,罪刑法定并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6
对规范和事实的不同安置,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对合法性与正义性的不同态度,构成了西方法学史的全部。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纠缠于规范与事实、合法与正义之间的争论似乎并未取得令...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法律有否漏洞一直是法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法学三大流派中,只有分析法学最能满足现代法治之需.站在分析法学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确定性、抽象价值的不可衡量性、法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1
在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上,学术界存在主观说、客观说与折衷说的论争,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观点的述评,从法律文本与立法愿意的关系,客观说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刑法的安全价值与公平价值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作为应对风险社会的一种刑事公共政策的产物,起源于欧洲的风险刑法理论及其立法实践在我国刑法学界遭到了许多批判。但通过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发现,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如其批判者声......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1
尽管漏洞补充是一个法律方法论问题,但在现代法律方法论与法律本体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在法律本体论上的不同立场,直接决定了法律方法上的不同操作。法律漏洞的概念、法律漏...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危险犯既遂标准的确定是危险犯停止形态研究的核心。从危险犯的构成特征看 ,危险犯的既遂是指当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一定的抽象危险后 ,行为人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种危险状态...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9
遵循先例并非基于一种司法传统。法律之正义性诉求要求“相似情况同等对待”,而法学思维的类型性特征叉为遵循先例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因而,遵循先例并不是判例法制度使然,或者说......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自然法学、分析法学以及社会法学在本体论上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其对法律概念进行解释的不同路径。但我们发现,在逻辑操作上,前两者实际上都在最后陷入不可知论,而后者则使法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刑事法评论 年份:2009
当罪刑法定主义成为刑事司法的主流意识形态时,刑法学界关于刑法解释问题的研究似乎被程式化了。虽然亚图·考夫曼通过为类推的正名对罪刑法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卜思...
[学位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 年份:2005
对法律是什么的讨论,构成了本文的立论基础。虽然有关该问题的回答常常使我们不知所措,但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与比较后,我们发现,在法实证主义和自然法思想的框架内,无论其怎样...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安乐死是一个带有广泛争论性的问题。从犯罪的本质和犯罪效益来看,安乐死具有非罪性;从刑罚的报应功能和刑罚的预防功能看,安乐死具有非受刑罚性。实践上,人们普遍认可安乐死,并且......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法学 年份:2013
尽管我们常常是在法律方法的意义上讨论利益衡量问题,但在其背后包含着对以追求安定性为核心价值目标的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颠覆。由于隐含着任意司法的危险,利益衡量一直未...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对概念法学的误解与偏见,直接模糊了我们对法律概念的认识。而在对概念法学进行辩护时,我们发现,法律概念所拥有的价值储藏及意义演进功能,竟然成为法治框架内合法性与妥当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丙新,,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7·16微博事件"是大众正义直观、政治话语试图对法律适用施加压力的典型案例。转型期中国社会危机的日趋严重,是大众正义直观通过该案发泄的主要原因;政治话语的介入,则是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