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4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伏尔泰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美学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 ,他综合继承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成果 ,并结合考察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和艺术实践 ,提出了关于民族审美鉴赏力、...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国际新闻界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读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读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8
关于艺术形象的理论基本上是根据符号的表意功能和交流功能发展出不同的阐释路径。古典修辞学的逻各斯传统和神话传统是这两条阐释路径的源头。由于片面地发展了逻各斯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8
学术界10年来一直在反思。重整学术史、讨论学术规范,直到叩问学术的问题意识。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的进步,在于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问题预示着创新的契机。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启......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 年份:2001
传播学是关于社会精致化管理的知识,也是反思性知识。这种悖论关系,决定了传播学内在的思维动力。从学科而言,传播学是从广延向纵深发展的开放的知识平台。传播学可以根据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中国礼乐文化的渊源是古代酋邦时期盛行的巫教文化。巫教文化具有与原始巫术不同的社会思想性质及思维形态,是华夏族酋邦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最重要的政治和精神力量。巫教文......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新闻大学 年份:2008
在这个关于中国传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的讨论会上,我想谈谈中国传播观念史的研究问题。我在1986年开始研究这个特殊的领域。记得当时的研究角度,是借助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传...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2014
本文系统梳理并评介了城市传播研究的发展,归纳出"媒介化城市"和"可沟通城市"两个不同的研究取向:现代化取向和公共性取向,归纳了"媒介化都市生存"概念下的六个主要研究视角...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88
【正】 影片《孩子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文化哲学的意味”。这个问题是在1984年以后,随着文学界的“寻根文学”而提出来的。所谓“文化哲学的意味”,主要是对生命和文化意...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建构和理解意义系统。它的学术传统主要来自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修辞学。80年代以后 ,“焦...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国际新闻界 年份:2007
媒介形象是现代社会运转的生产性要素,存在于社会生产体系的循环之中。媒介形象的矛盾性表现为形象的表意性质与可传播性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媒介形象的物质性基础和...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17世纪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和新古典主义美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新古典主义艺术崇尚自然、古典、模仿,其哲学根源是笛卡尔主义哲学.笛卡尔哲学建构了心物二元的构架;建立了心...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6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6
【正】 一股“文化热”正以方兴未艾的势头冲击着我国的精神界。经济学在思索改革的困境和出路时,开始重视社会文化设制和心理对大幅度变革的承受力以及旧的文化观念对改革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0
本文认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的基本命题既不是单纯的认识论,也不是本体论,而是由美学所折射的实存问题:中国人是否能通过审美方式获得有价值的生存或精神拯救?由此引出中国美学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7
【正】 文学创作涉及到三个世界:客观的社会生活世界、作家的思维意念世界、作品文本的形象结构世界。从美感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这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因果逻辑的关系和完形同...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新闻大学 年份:2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播技术大大推进了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由H.A.英尼斯、W.施拉姆、E.罗杰斯等人开启了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予敏,,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6
通变,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用这个范畴来研究文学的发展和创造规律,始于刘勰。这是古代哲学与古代文化有机结合、哲学辩证法转化为艺术辩证法的典型例子,也是魏晋南北朝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