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4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6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美国临床化学联合会、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美国保健制造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美实验室管理会议...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张宁,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王东明, 来源:中国医院管理 年份:1992
我院是沈阳军区所属部队中心医院,为了落实医院提出的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管理目标。全院各科室都在积极探索“达标上等”的办法。检验科如何进行这项工作,通过调查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汲淼,崔娴维,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份:2001
为了探讨脑梗死与FⅧ因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46名脑梗死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FⅧ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汲淼,崔娴维,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2001
目的:对238例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和32例ACI溶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聚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纤维蛋白原功...
[期刊论文] 作者:宫立国,崔娴维,张宁,,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9
临床医生在治疗一些危重病人时,都希望能迅速得到所需要的检测指标,而我们一般实验室结果的回报都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全血样本进行分析的进展使危重病人的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回...
[期刊论文] 作者:吴秋梅,崔娴维, 来源:沈阳医学 年份:2003
目的 对HIV病毒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DAS全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法与ELISA法对门诊性病患者、住院患者及正常体检人员进行HIV病毒检测。结果 VID...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茹,崔娴维,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2000
采用PCR、聚丙烯酰胺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银染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DNA微卫星不稳定(MSI)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错配修复(MMR)基因与胃癌的关系及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30例胃癌中有8例表......
[期刊论文] 作者:吴秋梅,崔娴维,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年份:1998
目的 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信息。方法 采用现代微生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细菌鉴定的报告模式进行研究,缩短了报告时限。结果 通过予报告、......
[会议论文] 作者:崔娴维,刘永祥, 来源:中华医学会临床检验中青年学术会 年份:1987
[会议论文] 作者:朱荔清,崔娴维, 来源: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4
内皮抑素(Endostain)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剂,它具有特异性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EC)的增殖和血管形成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颇受关注.随着对内皮抑素研究的增加,为了检测其活性,需要建立一......
[期刊论文] 作者:鲍涛,姚海燕,崔娴维,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9
近年来,许多医院引进了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高档的进口分析仪配有专门的微机系统和相应的管理软件,低档的分析仪也配有微处理器和简单的分析控制程序。这些微机、微处理器使...
[期刊论文] 作者:朱荔清,崔娴维,等, 来源:沈阳医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茹,张宁,崔娴维,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8
血气分析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的重要步骤。为此,我们组织辽宁省23家医院于1994年至1995年对4个系到、12种型号的血气分析仪进行了质量控制的探索,现将结......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浪进,李云慧,崔娴维,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份:2001
我们采用PCRCR酶免定量检测法(PCR通用捕集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以探讨乙肝患者病毒复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邱广斌,崔娴维,张甦,,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200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和保证DNA完整复制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使端粒延伸的...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江浪进,吴秋梅,,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检验科的面貌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成为重要的诊断科室。近年来,我科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对科室管理模式进行了如下改革。1 适应急诊医学发...
[期刊论文] 作者:汲淼,包承鑫,崔娴维,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2001
血栓形成是一类多因子疾病,至今已提到的危险因子约300余个.1865年Virchow提出血流或血液的有形成分以及血管壁的改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崔娴维,张宁,邓力,梅旭,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1998
血栓形成,特别是在无血管损伤或破裂条件下发生的血管内血栓形成,除了与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