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9
倘若你在街上向一位姑娘问路:"先生,请问到某某地方怎么走?"八成会被对方怀疑吃错药了,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先生"一词是成年男子的尊称,岂可用于妙龄女郎?...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9
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为艺术下过一个简洁但涵盖面很广的定义: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定义仍给内容——意味(而非“意义”)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但显然更强调...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1994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有广泛的读者,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目光。人们较多地注意到他的小说的社会编年史性质,他的典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0
《本命年》通过一个沉沦的灵魂寻找精神上的立足点而终于不明不白死去的故事,深沉地呼唤着人生价值的回归,成为影评界一大热点,如同去年《顽主》。由是,引发起我把它与《顽主...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1999
电影《红色恋人》以佩恩为中心,综合运用纵横两种叙事结构及各种叙事方式、叙事角度,这种叙事是一种典型的“他者”话语,是在当代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对西方优势、话语霸权的认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是语文教材的常客。开讲前,老师总不忘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那么,朱先生为什么字“佩弦”呢?Mr. Zhu Ziqing’s essay is popula...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89
结尾,历来受到重视.我国传统之论中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电影艺术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结尾的一组镜头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加深他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导演...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0
T 《太平天国》较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女性群像。它们的性格大多是刚与柔的统一,她们拥有美丽的外表,还拥有比外表更美丽的灵魂。但《太》剧在塑造这一批美丽的女性形象的时候,...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1
【正】 记不清从哪位先生的回忆录中看到,鲁迅先生曾有一个宏愿:写一部反映四代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长篇小说,包括他的老师章太炎一代,他自己这一代,瞿秋白这一代,以及更年轻...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5
看完《西楚霸王》,我想起前人论宋诗的一句话:有佳句而无佳篇。意即局部不乏精彩之笔,但整体效应不佳。在《西》片中,场面、景色、音乐等尚差强人意,但作为一部早被炒得沸沸...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6
在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喜欢寻根刨底的观众问:“电影到底是什么玩艺?”答案恐怕是五花八门的:高雅的艺术,大众化的娱乐品,载道的工具,教育的手段……见仁...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6
大概连张艺谋自己也拍厌了他所擅长的北方农村,这一回,他把摄影机“摇”进了大上海,镜头伸向三十年代黑社会。《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创下了颇高的票房数额,于是有人大唱赞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3
【正】 几年前,曾看过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影片《野山》,说的是经济改革的大潮如何冲击着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村家庭,以致演出了一幕两对夫妻重新排列组合的悲喜剧。无独...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6
【正】几年前,我曾为孙颙发表于90年第六期《小说界》上的《雪庐》而激动,并为他没能把这么好的题材写成长篇而遗憾。如今,整整5年过去了,他终于在95年第6期的《小说界》上抛...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3
近年来,因周海婴先生披露了罗稷南先生请教毛主席“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的逸事,罗稷南这位被遗忘多年的翻译家的大名又屡屡在媒体出现,勾起了我三十年前的一个疑问。 那时...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1
2010年11月21日上午,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光影随行》播出专题节目《电影斗士奥立佛·斯通》。片中,上影集团导演郑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1, 2010, the special...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4
看了《咬文嚼字》今年第1期魏燕先生的大作《巧缀人名成妙对》,想起了另一种有趣的“巧缀人名”现象,即在前人的姓名中嵌入一字,用作自己的名字。Read the “bite text”...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2007年5月23日晚10时,央视新闻频道播放了该台记者在湖南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节目。采访中,袁院士谈及,北方人爱吃jing米,南方有些省份的农民爱吃xiān米。两种米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3
2003年7月10日《新民晚报》夜光杯专栏刊有叶辛先生大作《陈圆圆归隐之谜》,文中说陈圆圆“不同于历朝历代的风情才女薛涛、班超、苏翠、李清照等人物”。叶先生把班超拉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兆前,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0
上海江苏路上有一茶坊曰“茶颜观室”,显然是仿成语“察言观色”而来。乍一看颇别致,再一想竟不知所云。茶的颜色在那里看房间,这算是哪一家对哪一门呢?若把“观”解作建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