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3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燕,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年份:2004
QRS-T夹角是近年人们关注的一个无创心电向量学指标,其变化可反映心室复极的改变,具临床及预测意义。笔者就近期有关QRS-T夹角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张燕(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年份:2013
QRS-T夹角是近年人们关注的一个无创心电向量学指标,其变化可反映心室复极的改变,具临床及预测意义。笔者就近期有关QRS-T夹角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江雪(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是该治疗的重要步骤。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成功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者,可通过改变起搏......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柳(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有症状及无症状的房颤。临床上对心律失常的监测仪器也是多样的,可以分为体外监测器及心脏植入性器械。心脏植入性器械除了可以对房颤及......
[期刊论文] 作者:王皎(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17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
[期刊论文] 作者:彭明(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16
HATCH 评分代表高血压病、年龄、脑缺血事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对房颤进展的影响,适用于评估一年内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近年来关于 HATCH评分对房颤...
[期刊论文] 作者:袁章利(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1
乙酰胆碱(Ach)激活的钾离子通道(KAch)是内向整流钾通道家族中的一员,是由Kir3.1和Kir3.4蛋白以2:2组成的异四聚体。在传导系统和心房肌细胞膜表达丰富,在心室组织中有少量表达,且沿心......
[期刊论文] 作者:林玉壁(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09
碎裂电位(cFAE)代表连续碎裂的心房激动,即2个或2个以上波折的心房波在基线上下连续碎裂曲折超过10s或平均周长≤120ms。它主要集中于肺静脉、左房前壁、间隔部、冠状窦、左房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尹曼(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0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
[期刊论文] 作者:臧小彪(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1
随着对心房颤动机制越来越深入的了解,缝隙连接蛋白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缝隙连接蛋白中的连接蛋白40在心房颤动过程中数量、分布、及分子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连接...
[期刊论文] 作者:臧小彪(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2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立性......
[期刊论文] 作者:陈秀雯(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16
在传统的心电图诊断中 aVR 导联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近几年的研究显示aVR 导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有着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涛,王野(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发生低通气、觉醒为主要表现的并发多器官损害的全身疾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是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
[期刊论文] 作者:Arthur AM Wilde,江雪(译),张树龙(审校),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18
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儿茶酚胺敏感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等。由于该类疾病猝...
[期刊论文] 作者:王涛(综述),王野(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20%~30%的病人CRT后无应答。合理地定义CRT的应答,更注重患者症状改善和获益,关注新的预测有应答的方法,严格地掌握CRT的适应......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东,王尹曼(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1
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
[期刊论文] 作者:王尹曼(综述),王晓东(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10
起搏器心室电极通常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然而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双腔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DDD/R)起搏与单腔心室起搏器(VVI/R)相比不能减少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心尖起搏密切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臧小彪(综述),张荣峰(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与电生理相关的基质的重构可能改变了药物作用的基础,使得心衰心律失常的防治困难。缝隙连接蛋白﹙Cx﹚与心脏电传导相关,心衰时主要的 Cx 如 Cx43、Cx40、Cx45......
[期刊论文] 作者:丛涛(综述),孙颖慧(综述),尚志娟(综述),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3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超声心动图技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维超声心动图的问世给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带来了里程......
[期刊论文] 作者:林玉壁(综述),夏云龙(审校),常栋(审校),张树龙(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9
心房颤动是一种以房律紊乱为特点的常见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重构机制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它包括电重构、神经重构、收缩重构和结构重构等。目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