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04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一、情变《小石潭记》第4节,描写了小石潭四周幽静空寂的景色和气氛,"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置身如此环境,作者有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觉。为什么?写这篇游记之前,...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5
一、精讲要点1、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2、讲评作为科学家的张衡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二、讲授原则评价张衡时,应突出他在天文研究和科学创造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汉先生的《我的第一本书》第一节末尾一句话是这篇散文的文眼,也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一个瓶颈。"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红楼梦》的,是清末文艺批评家王国维。他认为《红楼梦》属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叔本华说的第三种悲剧。叔氏所谓第三种悲剧,是指...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一、“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这句里的“虽”字是连词,意为“即使”。“犹若”,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是“犹然”。在《吕氏春秋》里, “犹若”和“犹”常交换使用。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朱自清散文《背影》,以其浓浓的真情见长。而论受真情感染的程度,又在于读者的悟性,能否从朴素而含蓄的人物描写中,“悟”出作者的言外的不尽之意。文章的“含蓄”,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教学与进修 年份:1984
【正】 文道辩证统一,从文入手,以文悟道,因道学文,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这里说的道,是指文章固有的主题思想,而所谓文,则是指表达突...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教学与进修 年份:1984
【正】 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均具有重大的意义.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新生一代心身发展的工具,它的目的是促使新的个体社会化,使一个新的社会成员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的本质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5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我认为重要的一点,要对这个作家总的创作倾向作出评介,以冀学生通过对该作家的一部或几部作品的学习,由点到面,连类而及,大略了解他全部或大部分作品主题...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5
《一件小事》开篇说:“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6
高一册一、外景与内情的和谐统一,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荷塘月色》和《绿》的景物色彩有何不同?感情基调有何区别? 二、《荷塘月色》第五节中“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5
《柳敬亭传》第四节开头“亡何国变,宁南死”这句话中的“国变”,课文注释为“明朝覆灭”。我认为,这里的“国变”应指南明政权中福王小朝廷的覆灭。史实告诉我们,1644年3月...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再铭,,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5
一、自学目的1、了解本诗反映的屈原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精神.2、了解《涉江》在节奏、句式、词语上的特点.二、自学重点在透彻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认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正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