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93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本文作者原系上海青年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解放初期投身舞台艺术,在编、导、演领域中广泛涉足。近期正撰写《艺途琐记》一书,在描述众多名人轶事的同时,坦露自己的人生感悟,...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1
先打个招呼,我是个普通的演员,搞导演往往属于工作的需要。同伴们总爱开玩笑地叫我“赤脚导演”。话剧《毋忘我》公演后,对这种演出形式概括地说有两种反映:一是新颖,二...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自某报《在淮南市豆腐文化节开幕式上,李谷一假唱露了“馅”》一文发表后,多处转载并追踪采访议论不休。弄得这位颇有声誉的女士万般尴尬,只好以“……观众喜欢我才会严格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7
本文作者原系上海青年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解放初期投身舞台艺术,在编、导、演领域中广泛涉足。近期正撰写《艺途琐记》一书,在描述众多名人轶事的同时,坦露自己的人生感悟,...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3
上世纪六十年代,戏剧在夹缝中艰难地前行。在此阶段,青话也积极响应、结合形势推出了不少现代剧目,话剧创作也随之强调了其阶级性、战斗性等。但是随着形势的"狂热",尽管戏剧界......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3
【正】 导演的第一前提,是面临剧本的选择。这里,我是指新创作。创作不繁荣,剧坛不可能昌盛。眼下有多少剧本可供导演选择呢?寥寥无几。尽管导演对一台戏的成败举足轻重,但毕...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各界 年份:2015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1
【正】 去年十月间,我们青年话剧团上演了殷惟慧、李婴宁同志编写的话剧《毋忘我》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对该剧演出的整体感和它的新意,普遍表示认可。作为导演的我,尽管...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3
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創造任务之后,便去寻找一处清净的环境,怀着創作上的激动,一口气地把剧本看完,再随着各自不同的习慣,可能把角色的台詞抄...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79
《闯江湖》虽称是吴祖光新作,其实新作不新,早在“文革”前夕即有初稿写就,因为一场浩劫,手迹被查抄一空。此番重起炉灶,说是“新作”,也是不假。三月中旬,作者来沪时曾...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人民文摘 年份:2015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友杨在葆因主演影片《原野》赴港,金庸以《明报》社长查良镛的名义,在美丽华饭店设宴款待。他得知杨在葆与我是大学同窗好友,高兴地请他带话:“那您回去后一定代为问候,我们是亲戚,不过我和他姐姐早已分手了。”  邂逅  抗战胜......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1
很早就有人认为创作有助于剧团风格的形成。我们上海青年话剧团,总的来说,过去是一个只注重表演艺术,不注意抓创作的剧团。可是去年下半年异军突起,一下子出了四个新戏:《再...
[期刊论文] 作者:杜冶秋,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3
一九七八年夏天,一个带着泥土清香的小伙子,默默地来到上海青年话剧团,大家都用上海话亲热地叫他“乡下人”。从此,这便成了人们对李建华的“爱称”。“乡下人”能扮演古今...
[期刊论文] 作者:陈加林,杜冶秋,刘建平,李家耀,向能春,张名煜,陈明正,胡导,,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研究所与《戏剧艺术》编辑部以“演员的基本训练与角色的创造”为题,召开这次研讨会,议论这个已不太时髦但却有永久魅力的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