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7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枣庄师专学报 年份:1986
苏轼《石钟山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中的“咳”字,高中《语文》第二册未加注释,有的选本把它释为“咳嗽”①,音ke②,或音ka③。不少选本的译文,把“咳且笑...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辽宁师院学报 年份:1981
《陈涉世家》“失期当斩”中的“当”字,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未加注释,不少《史记》选本也不解释,也许因为这个词是习见的,用不着注释吧。有人把上述句子译成:“延误...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正】《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中的“逃”字,部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注为“退却,避开”。如果孤立地作解释,这样注还是可以的。若是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 年份:1982
【正】 《五人墓碑记》“钩党之捕”,部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注:“搜求逮捕党人。指魏忠贤大捕东林党人。钩,牵引,有搜求之意。”按:课本注把“钩”释为“牵引”是准确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正】 《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部编语文初中第二册注:“希望骑上千里马。”按:“千里足”是可以解释为“千里马”的,如《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世说新语·自新》中的《周处》一文,内有“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的句子。其中的“正”字,编者大概以为是个常用词,中学课本里未作注释。“正”字,...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诗经·魏风·硕鼠》:“谁之永号!”部编教材的注释是:“谁还(会)长长地哭泣呢?之,尚、还。永,长。号,哭。”其中把“之”字解释为“尚,还”。“尚、还”是...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辽宁师院学报 年份:1982
【正】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的“望”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编者也许认为它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熟字,所以未加注释。一般选本都把这个字释为“远望”...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注释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哪!”释为“苛酷的统治”,这与一些专家的解释“暴政”(王力主编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 庄子《佝偻承蜩》:“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此句的解释有两个疑点。一是“五六月”,现在不少注本释为“夏季五六月正是捕蝉时节”,主要依据可能是陆德明...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 年份:1984
【正】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天津师院学报 年份:1982
【正】 攻城之法,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谋攻》) 课本注:“橹,大盾。”按:课本及不少选本把“橹”注为“大盾”是有据可稽的。《说文》及《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等...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 年份:1983
【正】 《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今若断斯织也”和“何异断斯织乎”中的“织”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未加注释,也许是因为这个词人人都认识,个个会解释吧。现在,我...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木兰诗》是我国民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府库中的瑰宝。由于这首诗歌流传于民间很久,又经过不少文人的加工润饰,因此诗中的名物、词句的诠释,一向众说纷...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0
《鸿门宴》首句“沛公军霸上”。课本注 :“[沛公 ]刘邦 ,起兵于沛 (现在江苏省沛县 ) ,号称沛公。”说沛公是刘邦 ,他“起兵于沛” ,于是“号称沛公”。这些都是史有明证 ,...
[期刊论文] 作者:梁杞林,陈殿玺,, 来源:辽宁师院学报 年份:1981
【正】 “取”字别解《诗经·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取”,课本及各家选本都不注,也许是因为它是个常见而通俗的字,毋须解释。一般都把这个字解释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