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5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沈征涛,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2
论文以南京城区有机质含量(TOC)1.03%、3.95%两种土样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土壤CO2释放速率与温度、含水率、培养方法、季节、微生物、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之间的内...
[期刊论文] 作者:王菲, 沈征涛, 金飞,,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采用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Yorkshire郡的重金属及有机物复合污染土.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氧化镁及改性黏土等,选取固化/稳定化1.5年后的试样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
[期刊论文] 作者:王菲, 沈征涛, 王海玲,,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2018
针对目前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的长效性以及不同污染场地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影响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比水泥-粉煤灰固化剂处理的污染土在不同固化剂配比下的强度、pH和重金属...
[会议论文] 作者:沈征涛,侯德义,Daniel S.Alessi, 来源: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重金属污染尤其突出,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重金属污染超标点位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期刊论文] 作者:张帆,王宝军,沈征涛,施斌,, 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年份:2015
城市土体温度场分布受覆盖层性质的影响,而土体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及CO2释放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而,盖层性质将会影响土体的CO2释放量。在室内试验确定CO2释放量与温度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站长期观测所得的不同盖层下土体温度场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沈征涛, 唐朝生, 顾凯, 施斌,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份:2020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这也给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的机遇。对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学者和从业者,如何通过创新和学科交叉的合作和努力,从理论、技术、管理、实践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沈征涛,施斌,王宝军,姜洪涛,,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土壤有机质转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气候变暖与全球碳循环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掌握土壤有机质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对准确评价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对基质成分、基质损耗、测试方法、微生物、水分含量等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王菲,沈征涛,金飞,WangFei,ShenZhengtao,JinFei,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6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刘瑾,施斌,顾凯,沈征涛,卢毅,, 来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年份:2013
对自主研发的PUA、PUB和PUC 3种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的强度、抗冲刷性、抗风蚀性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结合聚氨酯分子结构和功能对固沙剂改良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
[期刊论文] 作者:沈征涛,王宝军,施斌,姜洪涛,高磊,周春慧,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本文以南京城区有机碳含量1.03%和3.95%的两种土样为研究对象,对温度、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温度在10℃~42℃范围内,试样的土壤CO2释放......
[期刊论文] 作者:胡慧聪,唐朝生,沈征涛,泮晓华,吕超,范晓亮,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20
生物炭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低碳重金属固定材料,但受固定机理的制约,其长效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本研究提出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来强化生物炭对铅的固定,以期实现长效稳定.首先,从不同原材料、不同生产温度制备得到的5种农业废弃物生物炭中筛......
[期刊论文] 作者:王翔,顾凯,张玉萍,卢宇,唐朝生,沈征涛,施斌,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2020
自然界许多土体失水干缩后常发育裂隙,引起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在土中掺入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变土体干缩开裂特性。本研究重点针对下蜀土、红黏土两种特殊土体,探究了不同掺量木质生物炭(0、0.01kg/kg、0.03kg/kg、0.05kg/kg、0.1kg/kg)对土体干缩开裂特征的影响,并结合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