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5
本文以花与水两种意象为突破口,通过对其原型意义的考察,揭示它们在《红楼梦》中的三种功能,并对作者选用此两种意象的缘由做出解释;此外,通过对《红楼梦》意象构成的研究,初...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神话是原始先民实践经验和精神活动的结晶,蕴含着人类最初的审美心理体验。这些内容在神话思维的主导下渗透到岩画、壁画、器物等各种图像资料中。当原始先民开始展开这些活...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以"凤凰之鸣"为代表的音乐神话是中国乐教传统得以形成的神话基础。在最初阶段,女娲(伏羲、黄帝等)以凤鸟的身型和鸣叫声制作琴、瑟、箫、笙等乐器的神话,反映出人们对音乐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人类的视觉经验在神话意象的生成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影响、决定了神话意象的思维方式、表现形式和精神特质.原始先民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展开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它是原始先民...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5
神话意象的构象方式与神话的本质属性相关,不同民族和时代的神话意象具有不同的构象方式。应打破单线进化论思维模式对神话意象发展阶段的机械划分方式,从整体性视野考察神话...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1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朱志荣教授初步建构了以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为基础,以主体情意为核心,以"神合体道"为统摄,以主体创造性为旨归,"言""象""神""道"为一体的意象创构论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2
神话意象的意蕴衍生可分为整体性意蕴衍生和个体性意蕴衍生两种基本类型。整体性意蕴衍生是神话意象与特定历史情境相结合的结果,体现出社会群体的认知、情趣和理想;个体性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1
“铸鼎象物”是史前时期中华民族政治宗教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总结:“在德不在鼎”的观点,反映了史前至战国时期神人关系的变动轨迹;“远方图物”、“铸鼎象物”和“百物而为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0
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主体情感在客观化、物化而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中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感发,一是经过反省,由此形成直接式审美意象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4
在《文艺心理学》、《诗论》等早期著作中,朱光潜以意象概念为核心,建构了他的审美超越论思想,提出了他的意象结构论观点,并对中国古诗的境界等问题进行了批评。朱光潜的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审美意象的结构具有整一性、转换性和自足性等特征。审美意象结构的整一性是意象、主客之间完美结合的体现;审美意象结构的转换性来自于审美意象结构要素的组合规律,以及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新声”是汉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俗乐的统称,演奏手法多样、音声多变,适合表现曲折深婉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情感穿透力和感染力。与“新声”一同指称俗乐的还有“郑卫之音......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2017
冷枚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画家,但记载其生平的资料极少见。本文结合新发现的王沛恂《匡山集》和《冷氏族谱》等文献,对冷枚的生卒年、师承关系、家族构成和生活状况等...
[学位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 年份:2009
审美意象结构研究以“意”“象”结构关系为基础,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以审美意象内外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特性为研究主体,深入探寻审美意象结构的本体性质及其表现形...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了上百万年之久的场所,洞穴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洞穴神话较为零散,但人们对洞穴意象关注的历史颇为悠久;道家"洞...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实践美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到现在,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主客二元对立的反映论到打破主客对立、实现主客统一的存在论的转变过程。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这种转变是内外因...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4
《周易》"观物取象"被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观念予以研究,是近现代以来西方美学进入中国,杭辛斋、王国维、郭沫若、马一浮、宗白华等学者为解决时代问题而重新阐释以确立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9
宗白华对《周易》易象观和“观物取象”等思想与中国艺术审美特点及精神之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为其美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一,宗白华对《周易...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3
对中国神话艺术特征的概括和提炼,应从中国神话本身出发,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中,避免既定的理论前见和历史成见。从华夏民族尚象的思维传统和以意象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怀义,,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4
中国早期神话具有鲜明的意象性特点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意象体系、表述方式、构象法则和衍聚规律等对华夏民族审美传统的形成影响深远。此特征的形成与其原始性特征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