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0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王黎俊,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2013
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多层层状云系,是三江源地区秋季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本文利用第一次三江源地区飞机观测试验期间的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简称PMS)资料,通过垂直微物理结构特征、各高度层云粒子相态的综......
[期刊论文] 作者:刘彩红,王黎俊, 来源:内蒙古环境保护 年份:2006
本文以实况资料为基础,对2005年中发生在我国内蒙古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风场和温度场等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1)本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属于西北路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有利......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伏洋,孙安平,, 来源:青海草业 年份:2006
运用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方法,选用1989-2005年6~9月期间三江源地区4个监测站点的牧草产量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牧草产量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牧草产量的相......
[会议论文] 作者:王黎俊, 孙安平, 郭学良,, 来源: 年份:2004
鉴于目前尚无成熟的单次作业效果的分析方法,根据黄河上游的云及降水特点,引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发的三维积层混合云模式,分别进行自然云降水和催化作业云降水的数值模...
[会议论文] 作者:王黎俊, 孙安平, 郭学良,, 来源: 年份:2004
鉴于目前尚无成熟的单次作业效果的分析方法,根据黄河上游的云及降水特点,引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发的三维积层混合云模式,分别进行自然云降水和催化作业云降水的数值模...
[期刊论文] 作者:周万福,肖宏斌,王黎俊, 来源:青海气象 年份:2009
运用地面观测资料和FY-2C卫星资料对2006年9月3日夏季祁连山区一次由地形引发的强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hPa高空图上,祁连山到青海省海西州一带为新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李仑格,杨毅, 来源:青海科技 年份:2003
本文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作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并选用2001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降水量资料,做一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上可客观反...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孙安平,郭学良, 来源:青海科技 年份:2006
本文根据黄河上游的云及降水特点,引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发的三维积层混合云模式,分别进行了自然云降水和催化作业云降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催化增雨效率的计算,并结合实际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孙安平,靳少波, 来源:西北水力发电 年份:2007
通过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和6~9月的云及降水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策。本文认为积层混合云降水是河曲地区降水的典型特征;在针......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景拉萍,王恒, 来源:青海气象 年份:2007
本文利用2004年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青海省河南县)的711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经过大量的统计和计算,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降水云系雷达参量的变化,对人工增......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李仑格,孙安平, 来源:青海气象 年份:2003
本文利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期间,河南站和西宁站的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及实况记录,对两地区云状出现频率、降水机率和降水效果等进行统计和对比,以分析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彩红,余锦华,王黎俊,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利用青海东部地区12个台站196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4年来的降水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突变。结果表明:青海东部农业区夏季降水量的总趋势呈水平,降水量无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孙安平,靳少波,, 来源:西北水力发电 年份:2007
通过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和6~9月的云及降水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策.本文认为积层混合云降水是河曲地区降水的典型特征;在...
[期刊论文] 作者:马玉芳,王黎俊,张慧,王晓明, 来源:青海科技 年份:2011
以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作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系统的计算检验方法,采用Visual Basi。语言编制系统计算和显示程序,形成了海南州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系统。该...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海,李有宏,何生存,王黎俊, 来源:青海气象 年份:2007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2013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在层积云顶部进行的飞机锯齿形催化作业及回穿探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轨迹和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在确定作业前后有效对比区间、区分云粒子相态......
[期刊论文] 作者: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3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会议论文] 作者:李仑格;李富刚;王黎俊;,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年份:2005
青海湖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与东部湟水谷地、南部江河源...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春英 王黎俊 韩辉邦,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6
摘要 选取1989—2015年青海省49个站气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资料,对冰雹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地区降雹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河谷少;各月平均雹日明显小于年均雹日,相同时段内,高原多于盆地,山区多于河谷。近28年青海省年冰雹日数呈减少趋势。......
[会议论文] 作者: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 来源: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a cloud seeding operation in the Sanjiangyuan re gion.China.The cloud see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zigzag ight pattern, while the detection phase w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