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2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8
由于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在双重性的结构与功用中既相补又相制,所以没有一个单位的事物在其完成中能达到绝对圆满和完整。最近科学界发现每一规律总有例外。例外意味着事物存在发展之必然与不必然和大体上差不多而已。不必然即近年流行的海森堡规律,中译为测不......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8
本文是作者在全美社会科学协会上宣读的论文。鉴于篇幅较长,本刊拟做两期刊完,敬希读者谅解。...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2007
窦宗仪,1915年11月6日(护照填写为1917年)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榆中著名教育家窦秉璋先生第三子。1952年与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菲力斯布瑞吉成婚,育有子女四人。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中央大学历史系,后又入中央政治学校高等行政科进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8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人定胜天,天定亦可胜人,是儒家的历史观,但法家则更为强调成事在人。中国文化是从人本出发的。在人类活动的历史中,丝绸之路的作用,莫大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人,尤......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 年份:1997
关于“心”的研究新科学的启示窦宗仪中国文化尚实重致用,对心的探讨,似乎比其他文化较不注意。《尚书》提出“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大纲,但后来缺乏更深入有系统的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5
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学原理阴阳辩证一元论窦宗仪[美](1)序言这个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理的治学态度是以人的认识作用出发的,因为知识是人的产物,人由未知去求知,由已得知去求真知,水无停息的,为什么?争论不一,不知,便一切无从说起.........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1997
新科学与中国文化的儒道阴阳辩证一元观(续)[美]窦宗仪三、以阴阳来象征的双重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辩证关系与《易经》之旧调重弹为什么有双重性呢?科学难于解答。到目前为止,基本粒......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1996
一、引言 1991年春国际比较文明研究大会在美国宾州期夸堂(Scraton)大学召开,美教授米考(M.Melko)提供如何把人类文化分类时,用东亚一词,包括日本在内。日本明治大学教授腾...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胡为雄,, 来源:哲学译丛 年份:1991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不是一种透彻的研究。知识的双重辩证本质的重要订正,心灵(themind)在认识中的作用,新发现的矛盾互补原理与主要包含于《易经》中相反而相成的儒学原理...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郝镇华, 来源:世界哲学 年份:1985
【正】 前提:近代中国从受儒家哲理的支配转而成为受马克思主义哲理支配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转变。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理与儒家哲理加以对比来分析这一转变的发生,具...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王宏维,, 来源:哲学译丛 年份:1981
【正】 一般地讲,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太愿意谈及人性。然而他们所追求的无阶级社会这一最终目标,却正是为了要把当代的人改造成为新社会的人。他们赞同这一极大可能,因为他们认...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邓光瑜,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这篇论文,拟对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哲学中的阴阳思想倾向,通过再度审视,看能否掸去其所蒙受灰尘的问题,作一些探讨。观念,作为理性工具,其作用就在于使人们能够识别事...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邓光瑜,,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 (一)我从事马克思主义和儒家哲学体系的比较研究已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努力探讨,在中国是什么原因,使马克思主义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取代儒家哲学。令人惊讶的是,我发...
[期刊论文] 作者:窦宗仪,董平,朱路平,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3
一、引言卡里·B·木里斯题为《聚合酶链反应之非常性起源》的文章揭示了一种制造DNA断裂之无限复本的令人吃惊的简单方法①。1992年2月的《纽约时报》认为,本里斯1983年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