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82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0
东晋兴宁二年,桓温主持推行并官省职政策。这次活动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官职的裁省和人事的变动。该政策推行达10年之久,桓温卒后渐废弛。它由桓温强制推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3
两汉之际隐者不畏死亡而坚持的是志节与信义;其隐居皆因对社会现状和政权当局不满。东汉初,隐者为“志”而隐,坚持不臣不友的独立人格。东汉中后期道家型隐逸人格出现并受推...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东晋"风流宰相"谢安四十多岁始出仕,身居要职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这一行为取向与其所受社会舆论压力、政治处境以及对隐逸生活所蕴涵的文化理想的追求和实践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东晋名士王羲之既有“逸民之怀” ,又有经世情结。其仕隐生活及心态表明 :其时仕隐都是个人自愿的选择 ,都考虑到家族命运 ;仕隐生活的实际区别表现为有无政务需处理 ;寄意山...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汝南袁氏以通经兴家,曾出现四世五公,是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东汉时期该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以儒学兴家到家学衰落,袁绍兄弟以武功称雄;以察举入仕到荫任为官;由严谨修身,奉公......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汉魏之际,谯郡曹氏家族因缘际会,依托宦官集团势力,家族成员在中央和地方任职,逐渐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掌控政权的皇族。受社会风气、地域因素、寒门出身急剧上升成为皇族的家世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西晋皇甫谧对焦先的评价反映了其补偿心理和理想人格,他从"兼得其真"的角度肯定出处同归.六朝士人隐逸观是变化的,把皇甫谧作为"六朝型隐逸"的代表和"出处同归"理论的创始人...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会议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 年份:2003
“竹林七贤”并非虚构附会,其名之创始人并非谢安。他们思想旨趣相似,政治倾向不一,是一个以意气相投、风神相赏而结成的隐逸性群体。“竹林七贤”并非以清谈闻名于世,说其是...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魏晋时期的江南土著大族中 ,以吴郡陆氏人才最多 ,家族最盛。这与陆氏门风有很大关系。孙吴江东化过程中 ,各大族形成了独特的门风 ,魏晋时期陆氏门风表现为忠。与吴姓张、朱...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年份:2000
郭泰字林宗,太原郡界休县(治今山西介休东南)人,因曾被举"有道",故又称"郭有道"。他生活于东汉中后期,曾游太学,周游郡国,奖拔后进,评议士人,在当时享有盛誉。史籍中有...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东晋时期士人中处优出劣和出处同归两种观念并行。受郭象玄学影响",守分任性"隐逸观渐流行。东晋士人想象中的隐者风范表明:士人所认同和欣赏的理想人格是儒道兼综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2
汉晋南朝时期 ,不同政局下中央政府对隐逸的政策不同 ,多实行征隐 ,或为求贤 ,或为证明统治之合法性 ,或为变易风俗。当征隐不成而施诸威迫时 ,征隐变成反隐。征隐并非文的反...
[会议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 年份:2004
东晋中期名士刘惔,长于清谈,被誉为"风流之宗"。有鉴于学界对其关注极少,特撰此文,以期对东晋中期名士风貌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一刘惔(约314—约349),字真长,...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2
东汉中后期名士郭泰生命历程经历了三次转折,总趋势是由积极入世转向避世.他以其不仕不隐的独特风姿享有盛名.其行为缘于济世行义之志与乱世生存欲望的冲突.而士群对其行为持...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吴姓陆氏在孙吴时地位显赫,吴亡后中衰.为重振家族,陆机、陆云徘徊近十年后毅然仕晋.从其传世作品和行为看,二陆心态极其矛盾,有着高度的生存焦虑,人格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导...
[学位论文] 作者:胡秋银,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1997
该文试图通过对魏晋时期吴姓陆氏的个案研究对吴姓士族的发展状况作些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马良怀, 胡秋银,,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汉──唐门荫制度研究》评介马良怀,胡秋银门荫制度是一种藉父祖功绩循例入化的制度,渊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迄......
[期刊论文] 作者:胡秋银,刘浩,,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东晋孙绰批评西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究其因:山涛两度隐居,一为养名,一为避祸,总在伺机出仕;晚年屡求引退也只为“功成身退”;出仕期间,既有吏能又为官清廉,但每每中立...
[期刊论文] 作者:吴蓓蕾,胡秋银, 来源:历史学研究 年份:2016
东晋中期名士孙绰,出身于太原孙氏家族,曾做官,有诗文创作,才高而“性鄙”。孙绰好讥讽,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孙绰喜好山水之美,和众多名僧有往来。从孙绰的文学作品和政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