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55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亿,朱安东,郭偲悦,,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15
根据使用过程特征,可以将用能行为分成生产领域用能与消费领域用能。前者提供产品,后者提供服务。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用能存在不同特征,其评价方法、节能途径、战略政策等也...
[期刊论文] 作者:刘烨,燕达,郭偲悦, 来源:建筑节能 年份:2020
建筑运行过程的碳减排是减少能源领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相关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针对不同建筑本身进行减排路径分析,制定减排策略并完成目标。基...
[期刊论文] 作者:郭偲悦, 朱安东, 燕达, 江亿,, 来源:中国能源 年份:2017
在当前节能工作的开展中,往往认为经济发展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目的,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用能行为的目标是为提升消费者的舒适度。本研究基于用能目的与基本特征的差异,将不同用能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崔莹,燕达,郭偲悦,胡姗,, 来源:建筑科学 年份:2015
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该地区居民对于冬季提升室内舒适水平的呼声日益强烈。伴随着供暖需求的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供暖能耗也逐年增...
[期刊论文] 作者:桂晨曦,燕达,郭偲悦,安晶晶,, 来源:建筑科学 年份:2020
在建筑节能研究中,建筑能耗模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以代表现有建筑能耗特征的典型建筑模型使得建筑能耗模拟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建筑能耗水平.目前有多个国家有可以代表其...
[期刊论文] 作者:洪竞科, 李沅潮, 郭偲悦,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20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CO2排放峰值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筑部门作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部门,被认为可释放更为强劲的节能减排潜力。本文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构建包含中国终端部门的新型综合评估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欣伯, 郭偲悦, 刘珊, 燕达,, 来源:建设科技 年份:2019
中美两国为全球建筑部门运行能耗最高的两个国家,其用能情况与节能工作的展开备受关注。通过对两国建筑用能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国的建筑用能强度存在极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建...
[期刊论文] 作者:郭偲悦, 燕达, 彭琛, 崔莹, 朱安东,, 来源:暖通空调 年份:2004
通过2012年冬季实际案例测试及2013年冬季问卷调研,从供暖设备形式、室内热环境、供暖能耗、开窗行为及居民满意度等方面对当前上海地区的供暖现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以期...
[期刊论文] 作者:桂晨曦, 燕达, 郭偲悦, 肖潺, 吴奕, 来源:建筑科学 年份:2022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工程在此背景下开展。气象参数作为暖通空调设计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数据基础,室外计算参数资料如何获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气象资料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
[会议论文] 作者:张洋,燕达,郭偲悦,胡姗,钱明杨, 来源:2017年全国暖通空调模拟学术年会 年份:2017
本文基于目前家电家庭拥有率提高,技术种类增多,节能政策大量出台,居民使用方式变化大的特点,应用新的自下而上的宏观能耗模型,将技术与行为作为输入变量,考虑了中国不同省份...
[会议论文] 作者:郭偲悦,燕达,胡姗,周欣,钱明杨, 来源:2017年全国暖通空调模拟学术年会 年份:2017
近年来,集中供冷系统由于系统效率较高在中国多个地区被推广.然而,案例实测表明,集中供冷系统的能源消耗往往大于分散系统.这一能耗差异主要是由于行为模式的变化导致的.本研究拟基于案例分析与调研问卷,对不同系统的行为模式差异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对回弹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郭偲悦, 燕达, 崔莹, 周欣, 彭琛, 朱安东,, 来源:暖通空调 年份:2014
详细介绍了5个典型案例的热源形式、末端形式、供暖耗热量及费用、住户满意情况。结合对5个案例的分析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冬季供暖的间歇性、局部性、多样性特点,认为该地...
[期刊论文] 作者:胡姗,张洋,燕达,郭偲悦,刘烨,江亿, 来源:建筑科学 年份:2020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带动了建筑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已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与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正处于能源供给与消费方式变革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全面认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张贤, 郭偲悦, 孔慧, 赵伟辰, 贾莉, 刘家琰, 仲平,,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 年份:2021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