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9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 年份:200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尤其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实施以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生产模式,致使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无法适用。针对这个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09
二里头遗址的兵器种类不是很多,但质地有别。兵器以镞类为多,形成以骨镞、石斧为主的实用兵器系统。在此基础上,玉石兵器二元系统形成。同时,出现了以玉钺、玉戈、铜戈、铜斧...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8
在夏商时期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车痕和车马坑,这些遗迹表明当时存在一种非作战用的小车,商代晚期出现的马车达不到作战战车的要求。夏商时期的兵器演变特征明显,铜戈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本文以青铜器的分类、铭文、花纹为出发点,论证考古学和金石学的密切关系。学术界有人把中国金石学与考古学割裂开,认为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而金石学则是传世古器的研究。二者各......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8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甲骨共70片,其中有字者65片,大多数文字清晰,60%没有发表过。其内容广泛,涉及祭祀、天气、出行、战争、田猎、吉凶梦幻、贡纳、人名,对研究甲骨文与殷商史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4
商代青铜兵器著录、考释和考古资料不断公布 ,通论性及综合性论著陆续发表 ,专题性研究丰富多彩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6
学术界对商代青铜器的研究向来以礼器为重点,关于兵器的研究相对较弱,更鲜有关注青铜兵器的明器化现象者。迄今为止,仅见刘一曼先生在论述安阳青铜礼器组合的问题时提及...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9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工具①,备受学界的关注。随着商代青铜器的不断出土,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亦日益增多。就现状而言,学者们对商代青铜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9
斜方格乳钉纹簋是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特征比较明显的一种器物。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等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和若干型式。这些型式依其文化因素,又可以归为商式、先周式、商先周交...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4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入手,分析了学术界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不一致、时代命名与族别命名的交叉与相混的现象,以及考古学研究中对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的使用现状。考古学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4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以其独立性而有别于其他学科。在全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科学背景下,考古学既要加强专业深度,又要与整个社会相融;给大众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从中汲取...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9
兵器随葬制度作为汉代丧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典型性在两京地区汉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葬兵器等级差异明显,不同身份者随葬兵器的组合和数量不同;随葬兵器明器现象突出,...
[会议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自1953年在登封玉村发现二里头文化以来,对二里头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关于二里头文化的兵器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讨论。本文试图依据现有考古资料,对二里......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西部考古 年份:2008
城固、洋县地处陕西南部汉水上游地区,早在清代这里就出土过青铜器。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更多的青铜器陆续出现,总数逾六七百件。由于其时代集中,地方特色明显,研究者称其...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三代考古 年份:2009
苏埠屯墓地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东北20公里苏埠屯村东的埠岭上。1931年该地曾两次出土铜器,遂引起学界注意。1965~1966年和1986年有过两次重要的发掘。苏埠屯墓地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郭妍利,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份:2021
摘要:为不断验证和改进融合系统的融合算法,针对空情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估问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空情数据融合仿真验证系统。系统采用组件化技术架构,通过对仿真要素灵活规划,构建防空网;根据规划剧情产生精确的雷达仿真数据;建立反映实战需求的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曾文芳,郭妍利,,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3
不同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文化相互交流互动,凝聚融合,最终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考古证明,新石器时期至夏初,我国文化的互动表现越来越频繁,早期为点状,中期为片状,晚期...
[期刊论文] 作者:昭明,郭妍利, 来源:文博 年份:1996
考古学发展至今,已走完了自己的初级阶段即以断定年代、辨别类型、器物及其组合的特征等为主要目的的阶段。国外考古学家们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已开始了对学科理论的探索,各流派...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娟,郭妍利, 来源:文博 年份:2021
S形饰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中晚期,到秦代之后消失。从其器形、纹饰、涂锡工艺、在秦墓中所占的比例、分布的区域等方面推测,S形饰为戎人特有的器物,这支戎人与秦人...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丛苍,郭妍利,,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认为科技考古学作为考古学分支学科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基于此认识对科技考古学的内涵、目标及其理论与方法等作了论述,以期为构架科技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作尝试,并就科技考古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