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05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120年过去了,恩格斯在《起源》中有关婚姻家庭的个别结论或许已经过时,但贯穿于其中的历史哲学的视角和所阐发的基本精神,对世界范围内人的解放尤其是妇女解放依然有着不可磨...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深入分析这一渊源关系,无论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科学理解马克思的共产...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中华武术 年份:2003
一、晨练是健身活动的好时间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绝大多数业余体育爱好者,都选择在早晨进行锻炼。全国各地的公园、河湖旁、路边,许多人进行着晨练。...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解读和谐社会,可以从世界观方法论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9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80年代中期,尤其是经济运行加快走向市场化以来,这个问题越...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小康社会不只是一连串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改革方案,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还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一种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教育研究 年份:1987
【正】 (一) 审美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和美学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之间,除开认识被认识、教育被教育的关系外,还存在着欣赏被欣赏的关系,即审美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军人有军人的美。军人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客观存在及其巨大感染力,构成了军事美学成立的基础性条件。军事美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增强军人对军营生活的审美感受,激发爱军习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正】 (一)问题的提出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分为三大部分,这就是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彼此独立、相互脱节。黑格尔的巨大功绩之一,就是打破了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强加...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9
在现代化理论中,社会发展的尺度与代价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英国学者杜德利·西尔斯在抨击把社会发展混同于经济增长时强调,人们必须驱散笼罩在“发展”一词周围的迷雾,更准确地界定它的意义,否则便是在“回避现实的发展问题了”。他所说的更准确地界定发展的意义,具体......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文明指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思想教育,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有关“发展”的理论和目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必须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践行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理念;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弘扬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发掘“各个时期”的历史之迷 ,而在于更深刻地研究人们生活于其间的“这一个”社会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对社会历史的分析要实现“实然”...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作为中国当代史上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工程,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新阶段,这期间,以社会正义、社会和谐、"民本"政治、道德理想为主要内容的价...
[期刊论文] 作者:刘江涛;阎增武,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仰海峰, 来源:求索 年份:1998
论敬业精神●阎增武仰海峰一、市场经济呼唤敬业精神虽然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敬业精神历来都被强调为社会职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内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敬业精神具有不......
[期刊论文] 作者:阎增武, 由曦光,,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5
一 民主的本义是人民的权力。在经济领域中,这一权力体现为列宁所说的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列宁全集》第13卷第314页)由劳动者集体掌握...
[期刊论文] 作者:滕云起,阎增武,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正】 (一) 特定的生产关系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力,在量的规定上有很大的伸缩性。生产力低的国家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高的国家生产关系落后,是这种伸缩性的典型表现。对这一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