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利福平为杀菌力最强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就包括每月监服一次600mg的利福平。利福平有一种特殊的不良反应,称为“流感综合征”,常见于每周1次或2次间歇给药...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89
金胺染色被用于检查痰中的结核菌,有实用意义,因而在麻风常规涂片查菌中试用萋尼氏染色和金胺染色作比较。于同一部位取材分别涂于两张玻片上,火焰固定。一片用萋尼氏染色,另...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文献报道麻风皮损少见于生殖器。作者检查450例男性麻风病人,发现13例(2.9%)生殖器有皮损,其年龄在18~50岁,最多见于30~39岁;BB占8例(61.5%),BL2例(15.4%),LL3例(23.1%),未见BT或TT...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90
408例查菌阴性的少菌型病人,完成6个月联合化疗后随访3年。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原64例不活动病人中的61例(95%),随访期仍不活动;2.344(199例显著进步+145例消退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麻风主要侵犯四肢和腹部的皮肤,腋窝、腹股沟、会阴和腰骶部少有麻风皮疹,因为这些部位比较温暖。掌跖不在这个范围,但文献报道掌跖受累的较少。作者研究了18例的掌跖损害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麻风是由麻风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首先损伤肤和神经。用组织学技术能见受瘤型麻风损害的神经被含有大量杆菌的巨噬细胞所浸润,亦可见少数淋巴细胞。用超微结构技术能更好地确...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多菌型麻风的原发耐DDS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耐药发生在少菌型的情形仍然是个谜,因为皮损细菌少,鼠足垫技术不适用。对利福平(RMP)耐药菌株,迄今文献报道的只发生在瘤型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贫血是瘤型麻风病人常有的并发症之一。本文试图阐明麻风病引起贫血的原因和硫酸亚铁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收集96例住院男性麻风病人的血清。年龄20~40岁。60例为瘤型,36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氨苯砜是1908年由Fromin和Wittman研制成的。1943年Faget首先报告应用氨苯砜的衍化物——普洛明治疗麻风,疗效满意。1947年Cochrane等对氨苯砜进行研究,确定较低剂量对麻风...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地方病译丛 年份:1988
氯苯吩嗪为使用最广泛、有效的抗麻风药物,特别对耐氯苯砜麻风的治疗和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有效。用于控制和预防反应也许是由于该药有抗微生物作用的同时还有免疫抑制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86
丙硫异烟胺(PTH)为杀菌剂,作用仅次于利福平(RMP),但有两个主要缺点:(1)象RMP那样每月用一次会降低疗效;(2)对肝脏的毒性,有的报告说可高达不能接受的程度,甚至引起死亡。作...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自从氯苯吩嗪(B 663)的抗麻风和抗麻风反应的效果被证实以来,至今在某些医疗单位已广泛使用。其疗效尚称满意,主要的副作用是由于该药的积聚而使皮肤和粘膜着色。本文报告一...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不少作者报告促蛋白合成类固醇(Anabolicsteroid)对许多能引起过度分解代谢过程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对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病人是有益的。慢性麻风反应和慢性ENL所...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1
1963年Wade介绍用皮肤切刮法涂片查菌来估计麻风病人细菌情况.用细菌指数(BI)对涂片部位细菌作半定量的估计;以形态指数(MI)评价化疗效果和早期发现麻风杆菌对抗麻风药物产...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选择39名临床显示有耐砜类药的门诊治疗病例。他们虽经相当长期的氨苯砜治疗但细菌指数高。对于有组织样麻风的特征或虽经充分治疗仍出现病情急性加剧者也予选入。39例中31...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7
本文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重复1898年Schaffer的实验。方法,在两名未治瘤型病人(BI为5.0和3.5)面前20、30和50厘米处各放置显微镜载玻片若干片。刺激病人鼻粘膜导致打喷...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虽然砜类药物从1941年开始用来治疗麻风,但直到1953年才报道有耐砜类药的初步印象,1964年第一次获得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12年前还认为耐砜类药相当罕见,如今已日见增多。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地方病译丛 年份:1987
Browne等氏首先应用氯苯吩嗪(B_(663))治疗麻风。Calston等氏发现B_(663)对麻风菌有杀菌作用。用含0.0001B_(663)的饲料喂小鼠,其足垫麻风菌的生长即受到抑制。B_(663)的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地方病译丛 年份:1988
麻风病人使用联合化疗的目的在于:缩短疗期,增加病人就诊,防止 DDS 耐药,增强疗效和减少工作量。作者在少菌型麻风中应用联合化疗并评价其疗效。研究对象为129例少菌型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6
作者从14例瘤型麻风的神经取活组织检查,其中13例取自挠神经的皮枝,1例取自耳大神经。将神经制成超薄切片,用枸橼酸铅和醋酸氧铀染色后,作电子显微镜观察。大多数病例的神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