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4.02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TennstedtD,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幼年性跖部皮病是近来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区分出来的,以往皮肤科文献未加提及,从1968年起才有描述,并有不同的病名如"异位性冬令足","前跖部湿疹","干燥性跖部皮炎","前跖部干性趾尖炎","小儿趾周皮炎","磨擦性跖部皮炎","湿性和干性综合征",但由Mackie和Husain......
[期刊论文] 作者:BagotM,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亲表皮性淋巴瘤一般有一个为期很长的早期,这时临床上疾病局限于皮肤,若干年后可出现皮肤外播散,首先的症状是出现可扪及的淋巴结病。治疗的方法取决于疾病是局限性和(或)播散性以及其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适当疗法常可使临床缓解,但并不能改变存活时间。治疗越......
[期刊论文] 作者:SamsoenM,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1991年7月5~10日在巴黎召开了维生素D第8次专题讨论会。内容涉及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化学结构和功能的关系、1,25(OH)2D3受体、基因的调节、非基因组作用、细胞分化、免疫学、皮肤和维生素D等20个方面,文章就其新的发现以及与皮肤科有关的内容,作一综合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DoutreMS,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近十年来许多研究证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局部和系统性免疫学改变,包括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迟缓性过敏反应的抑制,皮肤移植存活期延长,肿瘤易感状态的诱导,也观察到T抑制细胞活性增加,NK活性降低.紫外线能影响DNA分子的抗原性,表皮内抗原提呈细胞功能.紫外线诱导角朊......
[期刊论文] 作者:BagotM,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 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 对非亲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 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淋......
[期刊论文] 作者:MeyerO,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原因不明的肌肉炎症性疾病,很可能与免疫学紊乱有关。细胞免疫的紊乱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侵入肌组织的细胞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后者位于血管周围,接近肌纤维但不进入肌膜,除非有纤维变性,有时巨噬细胞参与吞噬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SchmutzJL,高玉祥节译,田厚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伴皮肤病性白内障(cataracte syndermatotique)系指白内障非机遇性地伴发于皮肤综合征而言,这可用皮肤和晶状体均来源于外胚叶来解释。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的混浊。晶状体含水量为65%,蛋白质含量为35%,亲水性增加和蛋白质降解是白内障的起......
[期刊论文] 作者:NicolasJF,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本文介绍了一些非免疫抑制的免疫调节剂(法),在“经典的”免疫刺激和调节中,列举了来源于细菌或真菌的免疫刺激剂(弗氏完全佐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细菌性核糖体),合成免疫刺激剂(左旋咪唑,imuthiol,胸腺激素,isoprinosine),来源于真核体的免疫刺激剂(干扰素,......
[期刊论文] 作者:HumbertPh,高玉祥节译,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蛋白酶抑制剂在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在皮肤病学中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C1酯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Ⅲ、肝素第二辅助因子、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α-2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α-2巨球蛋白缺乏而引起的皮肤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PinquierL,高玉祥节译,朱仲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复发性口腔阿弗他病是一种常见的、普通良性疾病.但由于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剧烈疼痛,尤其是频繁发作,可成为一种病废性疾患.治疗方法尚未能很好地系统化.在临床上,复发性口腔阿弗他病有3型:轻症阿弗他口疮,疱疹性阿弗他口疮,重症阿弗他口疮或复发性坏死性......
[期刊论文] 作者:PriolletP,高玉祥节译,朱仲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6
虽然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法很多,但效果常不一致,甚或相互矛盾,故迄今尚无肯定有效疗法。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来有关进展作一回顾。皮质类固醇虽广泛应用于系统性硬皮病,但并没有确实效果,有人认为反可促发肾衰,免疫抑制剂同样无效,故在本文中对二者未予述及。......
[期刊论文] 作者:RoujeauJ-C,高玉祥节译,朱仲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近几年来血浆替换术(exchanges plasmatiques EP)日益时兴,实际上已用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同于血浆去除术,后者去除血浆,归还血的有形成分,而EP则重新注入维持血容量的取代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