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08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0
《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该经自“安史之乱”后,大部分陆续散佚,故《道藏》收录不全。敦煌道教遗书中已经发现《本际经》唐写本140余件,约占道...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3
唐初统治者立国伊始即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儒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隋文帝杨坚曾于开皇二十年(600),下诏废除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法音 年份:2014
一、引言清末之时,国家内外交困,朝廷昏庸腐朽积重难返,佛教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败困顿之中。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一些佛教界精英人士,由于因缘际会得以走出国门,参...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法音 年份:2014
太虚大师(1889-1947)是近代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领袖和改革家之一,他继承融汇中国佛教传统,志在革除佛教在封建时代所附着的尘垢和弊端,力图引导其能契理、契机地适应新的...
[学位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6
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这部著作有关佛教记载中涉及到的名士与名僧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在魏晋思想活跃、学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名士和名僧分别是代表魏晋思想史两大主流思潮,...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法音 年份:2018
一、音声供养助成佛道佛教音乐,有歌咏佛陀、赞颂佛德的作用,被视为"十供养"之一。"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法华经》)佛教将音乐分为"俗乐"...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9
十六国期间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主要表现为: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出于文化认同与政权建设的需要,纷纷延续中原儒学传统,采取崇儒兴礼的策略;主流社会知...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法音 年份:2015
一东晋与北方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阻隔不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文化落后的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可以战胜先进民族,但无法改变先进文化影响、改造乃至消融低级文化的历史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17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陕西是西周礼乐文化和宋明理学的策源地,这两种文化对中国佛教的形成、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要发挥我国佛教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主动走出去......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新西部(上) 年份:2018
坚持宗教中国化发展道路,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化解“一带一路”宗教风险的战略举措.坚持外来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作出符合时代潮流、文明进步要求的综...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20
内容提要“中国”称谓及其文化意蕴,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的地缘文化及华夏文明内涵。中国既代表了“天下”的中央,也意味着文化之中心。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经翻译中,“中国”语汇从一开始专指“中天竺”(古印度摩揭陀国)到后来兼指中华之国,反映了经典译介从早......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魏晋以来,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儒家礼学复兴,南方《丧服》之学独盛。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期间,也曾讲习《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一方面是中国佛教......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0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4-6世纪的北朝十六国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汇",并由北朝主导,实现了再一次的全国性统一。"中国化"的佛教,在其中发挥了"文化中介"与"文明纽带...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融汇佛教“法界”学说思想成果,构建了大乘道教的“法界观”。“真藏”意味着法界,真实存在于众生自性本具的“道性”之中,所谓“道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真藏法是超越有无二边、“一真一切真”的最究竟境界;一切众生都与天尊本......
[会议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庐山庆云文化社 年份:2016
慧远在庐山期间曾热衷于讲习儒家《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是中国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学术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释调和的结果;佛教对“礼”的依附与调和,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同时,也与慧远自身所秉承的正统......
[会议论文] 作者:黄崑威, 来源:湖北省民宗委,黄石市政府 年份:2016
近年来各地新涌现的药师佛道场,将药师信仰文化的慈悲济世精神与现代社会公益慈善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佛教的社会功能,因地制宜,以一种为社会大众真诚服务的态度走人信众,以正信的佛教教义开导信众,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药师法门的人间佛......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著),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20
本书分为“‘大一统’与十六国北朝时代精神”“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政教关系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 戴叶,,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禅文化在中国经历了禅学与禅宗两个发展阶段:道安在湖北襄阳注疏禅籍,深刻影响了早期禅学的发展方向,慧远把念佛与禅修结合开启了印度禅学中国化的序幕;道信与弘忍在黄梅开创...
[期刊论文] 作者:黄崑威,戴叶,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0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与名僧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指出通过名士和名僧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玄学和般若学的理论互动,最终出现了名士与名僧合流、玄学和佛教般若学合流这一东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