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05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畲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畲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0
今年是恩师游修龄教授八秩寿辰,几个月前,我就想着要为先生做点什么,以表寸心。有道是,秀才人情纸一张,做为学生,最好的礼物自然也就是文章了,文章题目也想好了,就是游修龄教授对于中......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科学文化评论 年份:2018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480千字定价:120元栽培稻源自中国南方,并且很早就进入到了北方,但中国北方的稻作一直处在时断时续的不稳定状态。10世纪以后,先期已注入北方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3
元代系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农史古文献专家王毓瑚先生提到,中"农桑通诀"和"百谷谱"两个部分,基本上是就以前的几部农书改写...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1
本文从稻作发展的历史、地理和语言等方面,探讨了北宋真宗年间引进的占城稻对中国稻作的影响,认为占城稻的引进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原有一季晚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季早籼,为...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年份:2020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以下或简称"科学院""中科院")成立。作为国家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始终要求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服务,而科学研究的属性和科学家的追求则是希望在基础科...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 年份:2009
以历史上存在的间作稻为例,讨论科学史名词的界定及其特点,指出科学史名词和一般科学名词的最大不同之处。间作稻是在早稻行间套插晚稻的一种双季稻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在宋......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6
自中国的先秦时代开始,随着稻米民族百越人向东南亚的播迁,中国与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交流便业已展开。唐宋以后,造船和航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与东南亚间的联...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4
始载于清代文献中的莳梧,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水稻插秧器具,却启发了现代水稻插秧机的发明。然迄今不见有对莳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莳梧的名称、分布、工作原理,及与之相关的秧...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04
本文以古代文献中的有关水田的原始记载为依据,从语言、历史、地理、农学等方面,探讨"水田"一词的本义及概念内涵的演变。结果表明,和中国南方不同,最初出现在中国北方的所谓...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9
动植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两条腿,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动物生产的这条腿短,而植物生产的那条腿长,故称为破脚农业。然而,跛足并非是先天所具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农区......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4
本文从农业结构、农作制度、作物引进、农业技术、人口和粮食等方面将明清时期出现的桑争稻田和棉争粮田与同时期西方特别是英国出现的圈地运动做了比较,认为桑争稻田、棉争粮......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6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北方稻米食用的阶级化差异,揭示不同阶级对于稻米食用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以及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北方发展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发现贵族喜食的稻米,反而...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05
直播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稻作栽培技术,但它在水稻移栽技术出现之后,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顽强地保存下来。在人口稀少,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以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它不失为一...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2018
自1957年以来日本农学家田村三郎便与中国科学院保持着长久的联系。1978年以后,更与中国科学院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并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讨论。文章以...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2018
陈桂权的新书《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即将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嘱我写上几句话。我想起《孟子》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8
成语"精耕细作"是对中国古老农作法最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这一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后一直存留在千百年来农民的实践之中,但作为一句成语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开始...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89
本文考察了占城稻在宋代江西的表现。结果表明: 1.占城稻早熟,耐旱的特点适应了当时江西的经济条件,这是其引进之后迅速推广的根本原因。2.占城稻的推广对江西的稻作产生了很...
[期刊论文] 作者:曾雄生,,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0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