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丹蓓,林麟,靳培英,桑红桂,王峰来,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7
免疫印迹法被用于天疱疮的分型,制备供于免疫印迹使用的天疱疮抗原浸出液是提高该法灵敏度的重要环节.为了比较目前常采用的几种制备天疱疮抗原浸出液方法的优劣,我们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分离法,56℃热分离法和1mol/L NaCl分离法,分别对正常人皮、牛鼻和小鼠......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刘季和,是元甫,桑红桂,叶干运,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1
对5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表明94%的尖锐湿疣损害组织病理检查具有特征性的空饱化细胞,但未见空饱化细胞不能除外尖锐湿疣的诊断.抗乳头瘤病毒抗原PAP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为67.3%0同时发现中重度空泡化细胞,其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高......
[期刊论文] 作者:群,桑红桂,李阿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我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同时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研究各种良恶性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中细胞凋亡指数、增殖指数以及两者之间的比率,探讨它们在皮肤淋巴增生性......
[期刊论文] 作者:林彤,孙建方,曾学思,桑红桂,李阿梅,姜祎群,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报告1例以四肢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6岁.手足及四肢伸侧黑褐色斑4年,境界不清楚,进行性加重,伴轻度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曾学思,姜袆群,桑红桂,李阿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我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 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同时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研究各种良恶性皮肤淋巴增......
[期刊论文] 作者:靳培英,林麟,是元甫,马林,桑红桂,沈丹蓓,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对1989~1991年间,在本所就诊的100例表皮下大疱病,通过临床、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DIF)、间接免疫荧光(IIF)法以及1M NaCl分离皮肤为底物的IIF法进行了诊断和评价.结果发现DIF检查的100例中有76例皮肤BMZ有免疫反应物沉积,另24例为阴性,但有典型的自身免疫性......
[期刊论文] 作者:倪晓,孙建方,曾学思,桑红桂,李阿梅,叶干运,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myc、抑癌基因p53和凋亡保护基因bcl-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非同位素核酸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和mRNA二个水平检测了36份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c-myc、p53和bcl-2的表达状况。结果 银屑病表皮中的c-myc、p5......
[会议论文] 作者:冯素英, 林麟, 吴勤学, 靳培英, 周武庆, 桑红桂,, 来源: 年份:2006
目的对BP180NC16a-ELISA在BP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 BP患者42例(男22例, 女20例)平均年龄69岁,均来自本院门诊或病房患者;对照组4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柳青, 曾学思, 姜祎群, 林彤, 桑红桂, 李阿梅, 孙,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英,靳培英,林麟,吴勤学,周武庆,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和BP180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BP180NC16a-ELISA分别测定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病情缓解、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时和糖...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张行,姜祎群,许则峰,曾学思,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
[期刊论文] 作者:是元甫,刘季和,桑红桂,黄金生,陈敏忠,姜力,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0
本文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和胶体金技术,观察了5例LE病人皮疹内自身杭体的超微结构定位.发现至IgG主要沉积于透明板,部分沉积于基底及其下方的真皮,有些部位伸至基地细胞胞膜,结合文献,讨论了其在诊断与研究中门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英,吴勤学,林麟,靳培英,周武庆,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评价BP180NC16a-ELISA对大疱性类天疱疮血清学诊断的效能.方法 BP患者42例,对照组42例(其中正常人对照24例,天疱疮18例),在患者用药前采血,比较BP180NC16a-ELISA和盐裂试验免疫荧光(IIF)检测的结果.结果 用BP180NC16a-ELISA检测时,BP患者中有1例呈阴性反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静, 陈浩, 李柳君, 刘排, 邵雪宝, 桑红桂, 孙建,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12
目的:探讨外阴皮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组织病理资料齐全的外阴侵袭性鳞癌,对其组织病理片、临床表现、肿瘤组织病理...
[期刊论文] 作者:曾学思,刘季和,是元甫,孔庆英,桑红桂,李阿梅,,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92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原发于皮肤,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见大量异形T淋巴细胞浸润的淋巴瘤,临床见蕈样肉芽肿(MF)、Sezary综合征(SS)和Paget样网织细...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柳青,曾学思,姜祎群,林彤,桑红桂,李阿梅,孙建方,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
[期刊论文]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曾学思,林彤,姜祎群,桑红桂,李阿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4例蕈样肉芽肿 (MF)中 bcl- 2、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 bcl- 2蛋白表达于大部分标本; p53蛋白表达于 60%的肿瘤期 MF、 21%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叶顺章,刘季和,喻林冲,施美琴,桑红桂,,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89
树鼩系一种低等的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近缘。用取自多菌型麻风病人的麻风菌经足垫5.0×10~4/足垫)及静脉(1.0×10~7)分别接种树鼩,同时用 CEW 系小鼠的足...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叶顺章,刘季和,喻林冲,施美琴,桑红桂,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8
树??(Tupaia belangeri yunalis)系一种低等的灵长类动物.用人麻风杆菌经足垫(5.0104/足垫)及静脉(1.0107)两种途经分别接种13只树??,同时用CFW系小鼠的足垫皮下接种作对照....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方,王铖,刘季和,曾学思,桑红桂,高新元,李阿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一般认为基底细胞癌(BCC)中很少核分裂象,尤其是异常核分裂象更为少见。国外曾有作者指出,如在BCC中见到异常核分裂象,常常提示基底鳞状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诊断,而并非为BCCE。国内有关的报告中也未提及BCC中的核分裂象或认为没有异常核分裂象。为了解BCC中核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