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南宋初年宋金停战,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宋高宗恢复了画院。由于建制与北宋不同,高宗对画家奖掖甚力,大批南渡的院画家充分发挥了艺术才能,造就出绘画的中兴。伴随着文人画...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笪重光的《画筌》以“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表明了“第二自然”必出于“第一自然”的创作宗旨。关于山水画的创作原则,是强调胸有全局,要注意命意,要有构图的总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1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1
【正】 莱辛《拉奥孔》认为: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但我国古代的诗画却常都具有时空合一的特点,这是由于诗画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各向对方汲取,融合对方的特点所致。本...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四王提倡“元笔宋法”,但他们之学元四家 ,多侧重在“法”而非“道”,缺乏代表时代精神的“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四僧以“乱头粗服”为尚 ,立意、感情与四王不同 ,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陈衡恪八十年前发表的《文人画的价值》一文对今天判断、划分和研究文人画仍有现实意义。北宋文人的画既有行家画,又有文人与院体结合的一类,而典型的文人画则以文同、苏轼、...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6
宋代文学以雅为尚,与“雅儒”精神相关。“雅”的内涵包括语言的雅洁,作品政治内涵的“正”,具有特殊的民族意义。宋代文学在以雅为宗的同时,又呈雅俗结合的变化,经济发达,城...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这是魏晋玄学流行、尤其是人物识鉴影响的结果。他的《魏晋胜流画赞》可见以“神”为首的创作思想贯穿其中。要将传神思想付诸创作,他提出了“...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借汪鋆在《扬州画苑录》中对“扬州八怪”的贬抑之词,作发覆之论,认为“八怪”对前人艺术手段、法则的突破,主要在于以纵横的画风体现出创造意识,将传统的“内敛”文化。。理......
[会议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 年份:1984
诗和画作为不同门类的文艺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陆机语,见《中国画论类编》),是着眼于二者的区别;"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探讨了魏晋画论中鉴戒说的形成、完善及其在达到高峰后,又经历的从离异到转化的过程。文章指出,曹植的《画赞序》是第一篇直接论述绘画的著作,而将“教化”、“鉴戒”作用建......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南宋的花鸟、走兽类绘画较之北宋来,主要有四点变化:表现出充分的创作个性和特长,风格、技法呈多样性发展;注重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处理,花鸟改变了北宋的全写实,畜兽则相反地转...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3
【正】 《古诗十九首》曾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前人和今人对其所作的笺释、研究以至批判,可谓多矣,但谈其美学思想的专文,我尚未见,因而想就此...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龚贤立“四要”为论画之纲,是谢赫、荆浩之后的重要提法。“三品”、“三派”之论,是为“逸品”争回地位的反潮流之举。关于画家修养,他以性情为创作原动力,以读书、养气、闭户为......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唐代恢复并发展了“诗可以观”的“考见得失”传统,原因有三:推行进士制为诗人参政创造了条件,皇帝纳谏及谏议制度促使谏诤精神的确立,文网较松使以诗论政成为了可能。从“观风俗......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6
古人以“观”具有观政、观德和鉴戒之义。春秋时所重是诗之观政和观志,汉代采诗以观,六朝诗与观无涉,直到唐代,才恢复并发扬了诗可以观的传统,且赋以新义。唐诗之可观,与进士文化有......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布颜图是蒙古族画家兼画论家,开乾隆时代论画风气之先.他对"南北宗"的艺术传承、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对"气韵生动"、"生知"等传统说法,作出了发覆之论,就"僻涩求才"论阐明己...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洛阳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以作为文献的"纸上材料"与考古所得的"地下之新材料"相结合,将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科学新方法相结合,"不屈旧以就新,亦不...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我国先民极其重视历史 ,先秦的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的直接产物和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兴以立功 ,败以成罚”的实用———资治性 ,“好恶同于圣人”的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邓乔彬,,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6
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天宝时期,穷兵黩武,边塞诗多表现征人思妇之怨,对统治者不吝讥刺。唐代以流贬处罚官员,武后称制,中宗复辟,安史乱后追究罪臣,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