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李顺凡摘,吴志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皮肤对维生索D的合成、贮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现已确定,维生素D3是人和动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由皮肤中含量丰富的前质――7-去氢胆固醇转变而成.近来,表皮光作用产生VitD3的精确程序已完全确立.在光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是构成VitD3唯一来源的VitD3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叶锋,吴志华,李顺凡,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2
用碱变性法从淋球菌D参考菌株获得4.2kb质粒DNA,用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消化4.2kb质粒DNA和pBR322载体质粒DNA,经T4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到E.coli MC 1061菌株中,获得氨苄抗性转化子。经HindⅢ、EcoRI单酶切和EcoRI/BamHI双酶切鉴定,两个转化子为淋球菌4.2kb质粒DNA与pBR......
[期刊论文] 作者:李顺凡,吴国凤,吴志华,廖延雄,, 来源:皮肤病防治 年份:1985
淋巴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对抗原产生反应的特殊性能。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组成,其发育始于骨髓。在鸟类,B细胞移行至法氏囊分化成成熟的细胞。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什么地方分化成...
[期刊论文] 作者:黎兆军,卢荣熙,黄文明,吴国凤,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混合感染和隐性感染是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混合隐性感染,不仅易造成漏诊漏治,而且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也是性病预防和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了95例梅毒患者血清......
[期刊论文] 作者:FukushiroR,李顺凡节译,吴国凤节译,吴志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仅报告了3例着色真菌病.1955年,作者报告了第四例.其后,报告增多,迄今已达250例.除着色真菌病外,还报告了47个患有相关疾病的病例,尤其是皮下组织、脑和其他脏器的着色真菌感染.本文主要综述日本的着色真菌病和相关疾病的一些资料,以阐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志华,李顺凡,叶锋,吴国凤,曾令济,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对20例透明细胞汗腺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角蛋白(Keratin)在所有20例的两类肿瘤细胞(透明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均表现阳性,尤以囊腔内壁和腺样分泌部为强烈;Vimetin仅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慧忠,李顺凡,吴国凤,樊翌明,吴志华,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曾精明,李顺凡,黄文明,卢荣熙,吴志华, 来源:广东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涂育平,王定忠,文运弟,吴国凤,廖延雄,,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1982
小肠结肠炎耶辛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多呈消化道感染,常见为小肠结肠炎,以乳幼儿居多。该菌在国外感染颇多,临床表现类型不一。耶氏菌败血症病死率甚高,已引起卫生工作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李顺凡,黎兆军,李定,黄文明,吴志华,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3
我们将地戈辛标记的淋球菌基因探针和DNA杂交技术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和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标本的检测,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任大明,谢匡诚,吴志华,林育闽,黄文明,李顺凡,彭一,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自淋球菌4.2Kb质粒pJD1基因序列选择一对引物序列合成引物,PCR扩增产物为230bp片段。经30次循环后,最低可检出10CFU。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对引物与白念珠菌有部分同源性,PCR扩增产物小于75bp。与脑膜炎奈瑟菌及......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任大明,谢匡诚,吴志华,林育闽,黄文明,李顺凡,彭一平,温文清,江三多,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