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晨曦, 郝青振, 杨石岭, 赵淑君, 周鑫, 葛俊逸, 肖,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11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东亚季风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而东亚季风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为未来的预测提供重要基础。黄土-古土壤序列几乎连续地记录了古东亚季风变化的信息,本文选...
[会议论文] 作者:宋扬, 郝青振, 葛俊逸, 赵得爱, 张岩, 李琴, 左昕昕,,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尹秋珍,肖国桥,郭正堂,葛俊逸,郝青振,袁宝印,,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7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候代用指标有一定影响。文......
[期刊论文] 作者:周鑫,郭正堂,彭淑贞,郝青振,肖国桥,葛俊逸,秦利,,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7
游离铁(FeD)/全铁(FeT)比值被土壤学界用来反映土壤化学风化强度,并已在风尘堆积的古环境研究中得到较好应用。然而,迄今对第四纪黄土古风化强度的研究多集中于中更新世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乔彦松,郭正堂,郝青振,尹秋珍,袁宝印,刘东生,,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6
对甘肃秦安QA-I中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并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及代表性河湖相沉积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新世和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样品具有相...
[期刊论文] 作者:袁宝印, 郭正堂, 郝青振, 彭淑贞, 乔彦松, 吴海斌,,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7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
[会议论文] 作者:郭正堂, 郝青振, 彭淑贞, 乔彦松, 刘进峰, 张仲实,, 来源: 年份:2004
对新生代不同时期、特别是渐新世和中新世内部不同阶段地质环境指标的空间分布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东亚环境至少在早中新世就发生了重大的格局转变,即从"...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进峰, 郭正堂, 郝青振, 彭淑贞, 乔彦松, 孙斌, 葛,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5
文章对西部黄土高原糜子湾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该剖面厚度为164.4m,记录了15个正磁极性段和15个负磁极性段,可与标准极性表中从C5r.3r到C5En之间的极性带对...
[会议论文] 作者:李盛华[1]李波[1]陈怡伟[1]孙继敏[2]郝青振[2],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年份:2014
  利用钾长石高温红外激发信号测年的方法是近几年释光测年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表明钾长石高温红外多步激发信号(MET-pIRIR)可以有效的解决长石信号的异常衰退问题(Li and...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进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孙斌,葛俊逸,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5
文章对西部黄土高原糜子湾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该剖面厚度为164.4m,记录了15个正磁极性段和15个负磁极性段,可与标准极性表中从C5r.3r到C5En之间的极性带对比。根据极性界限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得到该剖面顶界年龄为约11.6MaB.P.,底界年龄为......
[期刊论文] 作者:武雪超,郝青振,Markovi(c) Slobodan B,付玉,娜米尔,宋扬,郭正堂,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20
多瑙河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的西端,是欧洲沉积和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地层,底界可达1 Ma以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瑙河黄土对于理解欧亚大陆不同区域气候系统演化的联系、北半...
[期刊论文] 作者:何超,朱丽东,彭淑贞,林海意,张伟,丁敏,郝青振,郭正堂,,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7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邹学勇,郝青振,张春来,杨保,刘玉璋,董光荣,周绍祥,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9
应用高速频闪摄影技术和理论分析相互印证的方法 ,揭示了沙粒起跃角 (α)与降落角( β)、跃移长度和最大跃高之比 (L/H)与α、沙粒运动方向和地面夹角 (θ)与时间 (t)之间均...
[期刊论文] 作者:乔彦松,郭正堂,郝青振,吴文祥,张仲石,赵华,朱日祥,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02
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安徽宣城剖面的研究表明 ,B 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 ,结合光释光测年可以外推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风成沉积开始形成于 0 85Ma前后。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楠,郝青振,张绪教,高新勃,韩龙,张伟,彭淑贞,旺罗,许冰,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6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月婷,吴乃琴,李丰江,郝青振,董亚杰,张丹,吕厚远,,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20
研究与全新世天文背景相似的过去间冰期气候生态环境变化,是认识全新世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深海氧同位素19期(MIS 19)因与全新世都处于地球轨道低偏心率时期,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东亚季风区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MIS 19期(即S7古土......
[期刊论文] 作者:袁宝印, 郭正堂, 郝青振, 彭淑贞, 乔彦松, 吴海斌, 肖国,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7
[会议论文] 作者:周鑫,孙立广,詹涛,黄温,周新郢,郝青振,何小庆,赵超,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年份:2014
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研究东亚季风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十余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东亚季风区内部全新世适宜期的发生时间,目前存在多种看法,主要包括:1)全新世适宜期发生时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晚("穿时说");2)全新世适宜期发生时间在东亚季......
[会议论文] 作者:宋扬,郝青振,葛俊逸,赵得爱,张岩,李琴,左昕昕,吕延武,王攀,,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2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立多个表土低频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了关键方法。但是表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同时,低频磁化率部分受到...
[期刊论文] 作者:姚政权,郭正堂,陈宇坤,肖国桥,邵永新,王旭龙,郝青振,卢演,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6
渤海湾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对研究海陆环境变化、新构造活动及华北平原的演化历史等均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上述研究的前提。对取自渤海湾西岸天津市深度为203.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