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书"的起源甚早,初为应用文体,臣僚敷奏、朋旧陈情皆用之。苏轼书体散文,包括表状、奏议、书、启、尺牍等。本文分别对苏轼的上书类散文和书信类散文进行了分析,前者的特点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0
郭沫若中学时代就喜爱楚辞和《庄子》。而对楚文化与屈赋的研究兴趣,大约发端于二十年代中后期所进行的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研究。当他1926年北伐路过汩罗水时,作五律诗...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中国赋体散文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显著变化,世以"文赋"名之。苏轼是宋代赋体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体现了文赋的最高水平。苏轼赋体文学的改革创新在于:其游戏...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4
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受到特别的关注 ,表现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间形成的阅读、研究杜诗的热潮。在两宋读杜诗的热潮中 ,受不同时期政治局势和士人心理的影响 ,呈...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9
诗人心事,能感能发,与众不同。诗圣杜甫,生当唐王朝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无论其在封建盛世的动心之事,其在战乱之中的揪心之事,还是其在唐王朝逐渐衰败过程中的痛心、忧心之事...
[会议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8
郭沫若从考察齐国稷下学宫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入手,深入分析了稷下道家学术的思想渊源及其流派分野,并对其繁荣稷下学术、推动诸子百家思想交流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积极...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苏轼与刘攽交往约二十年,虽然面晤和共事机会有限,但他们通过诗文书信的文字往还,保持着长期而亲密的联系。二人这种交往的基础,既有政治上相近的见解与立场,也有对文艺、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2
邵伯温《闻见录》、邵博《闻见后录》均有关于苏轼的材料记载,但由于父子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及各自人生经历的差异,形成了对苏轼不完全相同的认识与评价观念。通过比较分析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苏轼与程颐及其门人之间的矛盾,主要基于两人的哲学观点的严重分歧。原本属于学术观点不同的正常争鸣,被宋代一触即发的朋党纷争所复杂化,加以苏轼性喜戏谑、追求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4
杜甫弃官逃难客居秦州前后约4个月,作诗117首。这些诗有遣兴、咏物、纪行、交往等内容,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抒写诗人身陷飘荡流离,而心怀忧国、忧民、忧亲之情的悲愁与感怀。...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历来论者因《李白杜甫诗优劣说》所表达的看法,一致认定欧阳修是宋代扬李抑杜论者的代表。事实上,欧阳修的这篇随笔式短文,不仅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广泛考察他评价李杜的相......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20
上世纪40年代,郭沫若对先秦诸子中的法家评价不高,但其对于作为前期法家代表人物的商鞅,却高度肯定,认为在春秋至战国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商鞅所推动的变法,适当兼顾了富国强兵...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6
郭沫若是20世纪开启公孙尼子及其"乐"论研究的引领者,他把公孙尼子的"乐"论思想置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体系研究比较的平台之上,通过全面分析其关于"乐"的性质、功能与作用、意义与价......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苏轼入仕之前所作策论、进论,立足于对古今盛衰之迹的观察分析,对时事政治的深入思考,主张借鉴法家的思想学说及治国理政实践,来改变北宋立国以来因循苟且、庸碌无为的时弊;...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5
郭沫若在八年抗战中所从事的文化抗战工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他用这种形式,团结国统区进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工作,唤起和组织......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苏轼“气”论,肯定气是一种物质存在,与理学家将气置于理的形下地位者大为不同。他着重探讨了气与人的心志才具之间的关系。他所提倡的一套养气方法,实质上就是养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宽,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年份:2018
宋人谓唐庚善学苏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前人语焉不详。《西库全书总目》作者甚至全盘否定宋人的看法,认为其在诗文中'致憾'于苏轼兄弟,以此与之角立争雄,避免步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