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汪品先,黄宝琦,翦知湣,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4
对南海南部ODP 114 3站 2 .1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 (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和冲绳海槽相反 ,即冰期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刘升发,,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12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是东海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的沉积中心,保存了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以来完整的全新世沉积记录,是研究东海古海洋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也是研究全新世古气候、古环...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传联,张拭颖,金海燕,翦知湣,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对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区核心的大洋钻探计划(ODP)807站1.53 Ma以来深海沉积样品进行了颗石藻化石分析,通过Florisphaera profunda数量百分比讨论了营养跃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并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阳,张杰,翦知湣,贾国东,,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的氮同位素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只有微弱的变化,与东太平洋的反硝化记录截然不同,可能反应了局地的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文章对位于南海南部钻取的...
[会议论文] 作者:万随,翦知湣,成鑫荣,乔培军,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王跃,赵平,翦知湣,肖栋,陈军明,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期刊论文] 作者:房殿勇,成鑫荣,吴国瑄,翦知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0
南海南部 1796 2柱状样 (7°11′N、112°5′E,柱长 8m,水深 196 8m)中近 30 ka来的沉积物堆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 ,该孔冰期平均堆积速率为全新世的 3倍多。其变化与冰期时海...
[期刊论文] 作者:金海燕,翦知湣,成鑫荣,郭建卿,,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11
选取大洋钻探ODP130航次在西太平洋暖池钻取的807站A孔上段43m岩芯样品为研究材料,进行浮游有孔虫表层水种、次表层水种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并与赤道东太平洋ODP851站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田军,黄维,马小林,万随,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2020
南海在距今34 Ma之前的始新世从陆地变为海洋,古水深不断加深,至距今24 Ma之前的中新世/渐新世之交,由于T60构造运动,南海海盆整体进入深海环境.但是,自中新世以来随着吕宋岛...
[期刊论文] 作者:王汝建,翦知湣,李保华,陈荣华,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年份:1998
量的分析从在南部的冲绳马槽的核心 255 的 65 件样品在放散虫类的各类动物上被执行了。taxa 的分发和能被相关到高、低的生产率层次的在最后 20 000 年期间,三个放散虫类的各...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陈民本,林慧玲,汪品先,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年份:1998
微化石和稳定的同位素的分析的量的分析在华南海(SCS ) 的西南的斜坡为核心 SCS-12 被执行。为最后 13 ka 的一个高分辨率的 paleoceanographic 记录与 AMS14C 日期一起被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汝建,翦知湣,李保华,陈荣华,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1998
对冲绳海槽南部 2 5 5柱状样的 6 5个样品进行放射虫定量研究 .根据属种分布和Q型因子分析结果 ,冲绳海槽南部近 2 0ka来出现过 3个不同的放射虫组合 ,冰期的Tetrapylequadri...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陈民本,林慧玲,汪品先,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1998
对南海西南陆坡SCS 1 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统计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 ,求取末次冰消期高分辨率的古海洋学记录 .约 1 3kaBP以来南海南部的古海洋呈阶段变化...
[会议论文] 作者:王星星,翦知湣,万随,王婷婷,党浩文, 来源: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ESS2016)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成鑫荣,翦知湣,汪品先,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4
文章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 1 1 4 6站有孔虫组合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的研究 ,探讨了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对晚上新世 (3.2~ 2 .0MaB .P .)北极冰盖的形成、扩大的响应。浮游有...
[期刊论文] 作者:类彦立,李承春,李铁刚,翦知湣,,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2016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潮间带和陆架浅海沉积物中常见的底栖有孔虫类群,但因活体培养困难,国际间对其基础生物学研究甚少。本工作成功对A.beccarii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翦知湣,赵泉鸿,汪品先,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5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底栖有孔虫属种组合的Q型因子分析,发现底栖有孔虫组合以2.1Ma,1.5Ma和0.7Ma为界,分为Stilostomella-Globocassidulinasubglobosa-Nodogenerina,Buliminaalazanensis,Uvigerinaperigrina和Melonisbarleeanus-Globob......
[期刊论文] 作者:董帅帅, 类彦立, 李铁刚, 翦知湣,,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2004
2016年2-4月搭乘"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对采自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有孔虫进行船上现场分离,分别在两种不同温度(22℃和27℃)下对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进行单种培养,研...
[期刊论文] 作者:孙珍,林间,汪品先,翦知湣,李春峰,, 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2020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在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OceanDrillingProgram,IODP),迄今为止已组织了4+1个航次的大洋钻探。通过IODP-CPP (complimentary proposal project)项目,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349、367/368/368X多个钻探航次,实现了对南海......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翦知湣,成鑫荣,汪品先,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1
对南海东、西两侧两个柱状样(17928,17954)浮游有孔虫的定量分析,采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计算得到两区近 200 ka来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的变化历史.吕宋岛西北部(17928柱状样),冰期表层海水低温、浅温跃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