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06
我写过一篇《走出“中西古今”之争,会通“中西古今”之学》,在该文中提出一个想法:当前我国文化在西方哲学冲击之下,似乎很像我国文化在南北朝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之后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2003
人类的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其民族生活的式样。例如我们吃饭用筷子.西方用刀叉:又如,我们的文字是方块字,西方(例如英文、拉丁文)是用字母拼音写成。我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国学 年份:2008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曾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过重大影响。可以肯定地...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0
我的《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0年第一期 ,此前我已于1999年 10月在香港一次会议上讲过这篇文章的内容。在那次会上有的学者提出 ,用“创建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8
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汤一介西方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西方,解释学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德国哲学家兼神学家施莱......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未来与发展 年份:1996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5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07
“国学”的提出实际是从清末开始的。当时我们国势衰败,西学传入。西学是强势文化。正因为有西学的传入,才有“国学”的提法,不然“国学”很难普及。20世纪初期,“国学”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7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汤一介《中国文华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是钱穆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在该文的“前言”中钱先生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处。”又说:“我深信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0
阎纯德同志让我给《中国文化研究》写篇展望二十一世纪的短文 ,我考虑了好几天 ,不知应写点什么。先是写了一段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想做点什么 ,也就是想研究点什么问题 ,但没...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1995
如果我们说先秦儒学是儒学的第一期发展;宋明理学是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它是在受到外来印度佛教和本土生长的道教的冲击后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新儒学,并曾传播到周边国家,发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文明 年份:2006
今天我们大家相聚《文明》杂志,共同讨论关于文明的话题,同时也一起来祝贺《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21世纪是个非同寻常的世纪。伴随这个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文化多...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群言 年份:2000
算起来我在北大的时间加起来有四十多年了,因此称我是“北大人”应是没有问题的。要问我在北大生活得最愉快是哪一段时间,我会说是1946至1951年,在沙滩的北大。虽然那时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特别健康 年份:2018
我和大妹从小在一起玩,她很喜欢向我提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大妹并不聪明,读书平平,但有时会有些奇想.rn城隍请假rn1939年底,由于抗战的原因,我们从北京(当时叫北平)迁到云南省,...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读书 年份:1988
我刚为杜维明教授的《人性与自我修养》(中译本)写完一篇序,现在我又为成中英教授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一书写序。我想不仅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文化书院的导师,而且...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7
1943年夏,我由昆明去重庆南开中学读书,1945年1月我又回到昆明,这中间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和父亲唐用彤先生生活在一起,就是在这一年半中父亲给我写了三封信,只有三封信。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不知道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生活更加艰难。在南开中学,所有......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7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4
天人合一  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说:“易,所以合天道人道也。”这是说,《周易》是一部会通“天道”“人道”所以然道理的书,也就是说它是一部讲“天人合一”的书。对于如......
[期刊论文] 作者:汤一介, 来源:醒狮国学 年份:2013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是战国中期的一篇儒家典籍,其中有这样几句:“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把这几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将使我们对先秦儒家如何了解“性情”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几句话:人道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情感开始而有的,人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