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马新文,陈熙萌, 来源:第九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1998
介绍了在高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反应的实验中获得的多电子转移过程两维关联谱及多电子过程的鉴别。...
[会议论文] 作者:马新文,陈熙萌, 来源:第九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1998
研究了在高电荷态离子一He原子碰撞反应的实验中的转移相对截面与入射离子能量和电荷态的规律。...
[会议论文] 作者:马新文,陈熙萌, 来源:第八届原子与分子物理全国学术会议 年份:1996
以非全裸碳离子轰击氩原子,测得氩原子双重电离、三重电离和四重电离与其单重电离的截面比。在扣除俄歇过程和电荷交换效应的贡献后,该实验能区内氩原子的直接多重电离截面与直......
[会议论文] 作者:刘惠萍,陈熙萌, 来源:第九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1998
介绍了在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ECR离子源上建的离子原子碰撞实验装置和高电荷态氨离子与气体原子分子碰撞的部分实验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红,陈熙萌,等,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0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非全裸重离子束(q=1-4)轰击氦、氖和氩原子,研究了由非全裸离子引起原子多重电离的有效电荷效应和电荷交换效应。提出用一个有效电荷来等价描述非全裸入射离子对......
[会议论文] 作者:陈熙萌,马新文,王荣, 来源:第八届原子与分子物理全国学术会议 年份:1996
该文用1.5 ̄7.5MeV的F〈’q+〉(q=1,2,3,4)轰击He气体靶,利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量了He原子双重和单重电离截面之比R〈,21〉=σ〈’2+〉/σ〈’1+〉。通过与全裸离子引起的He原子电离截面进行比较,得到非全裸F离子与He原子碰......
[会议论文] 作者:蔡晓红,刘兆远,陈熙萌,申自勇,吕魁, 来源:第十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年份:2000
采用近对称碰撞系统,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将俄歇过程的的贡献从靶原子总多重电离中予以扣除,研究了入射离子电子结构对离子-原子碰撞过程电荷转移机制和几率的影响。发现扣除俄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兆远,马树勋,杨坤山,张华林,陈熙萌,季媛,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0
测量带电离子引起的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越来越激起人们的兴趣。质子轰击重靶,直接库仑电离是主要机制。在诸多内壳层中,K和L壳层的电离,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多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红,徐谦,陈熙萌,冯家祯,刘兆远,刘惠萍,马新文,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报导通过测量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反冲离子横向动量的方法获得散射角θ≤10^-^4rad的单重和多重电离截面,即散射粒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仪系统。文中将介绍建于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
[期刊论文] 作者:陈熙萌,蔡晓红,陈子纯,刘兆远,徐谦,刘惠萍,马新文,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4
用能量0.8-2.0MeV质子束轰击元素Ta、Lu使其电离,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得到了L亚壳层原子顺排因子A2和特征线Ll的极化度P,实验结果和PWBA理论进行了比较。基于特征偶极辐射,对原子顺排的物理图象作了......
[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红,陈熙萌,申自勇,刘兆远,刘惠萍,马新文,侯明东,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6
采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得1.5-7.5MeV非全裸碳离子轰击氦原子,引起氢原子双重电离与单重电离的相对截面比。对碰撞过程进行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相应的Olson-Schlachter曲线,结合本实验结果,给出非......
[期刊论文] 作者:刘惠萍,马新文,杨治虎,王友德,陈熙萌,申自勇,吕魁,蔡晓红,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介绍了在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ECR离子源上建的离子原子碰撞实验装置和高电荷态氩离子与气体原子分子碰撞的部分实验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新文,杨治虎,刘惠萍,王友德,于得洋,陈熙萌,申自勇,吕魁,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介绍了在高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反应的实验中获得的多电子转移过程两维关联谱及多电子过程的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红,陈熙萌,刘兆远,马树勋,陈子纯,徐谦,刘惠萍,马新文,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以能量为1.5-4.5MeV的α粒子轰击Lu,Ta和Au靶,测得L亚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几率等原子参数得到L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L亚壳层电离截面与ECPSSR预言值进行比较,对L1和L3亚壳层,理论值与实验结......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吴翠娥,刘惠萍,祁中,卢荣春,王强,,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2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 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实验发现, 该比值随作用强度的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陈熙萌,吴翠娥,刘兆远,于得洋,祁中,王强,杨治虎,刘惠萍,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2
采用交叉束方法, 利用负离子源产生的3-19 keV的Li-和Na-轰击惰性气体靶He, Ne和Ar, 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 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王强,卢荣春,刘惠萍,祁中,吴翠娥,,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2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F2+ 和F3+离子与N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与Fq+-H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进...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新文,刘惠萍,杨治虎,王友德,于得洋,陈熙萌,申自勇,吕魁,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研究了在高电荷态离子-He原子碰撞反应的实验中的转移相对截面与入射离子能量和电荷态的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红,刘兆远,陈熙萌,马树勋,陈子纯,徐谦,刘惠萍,马新文,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3
本文研究2.5—4.5MeVα粒子轰击Th和U引起的M亚壳层电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谱求得N_(6,7)→M_5(M_α线),N_6→M_4(M_β线),N_5→M_3(M_γ线),N_4→M_2和N_2→M_1线的x...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王强,卢荣春,刘惠萍,祁中,吴翠娥,,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2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F2+ 和F3+离子与N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与Fq+-H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