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5
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是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随着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的普及,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不能一味展示现实生活中美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年份:2019
副版绘本(本文称之为"微绘本")作为教材主体的补充,具有不可忽视的课程意义,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只有准确解读微绘本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位论文] 作者:,,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2007
论文在查阅和分析总结国内外膜孔灌理论与技术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膜孔灌施肥农田氮素运移特性与灌溉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15
一、语境识字,揭题导入,扣题质疑1.喜欢下棋吗?下什么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飞行棋……)【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课余活动的话题,和学生轻松聊...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9
副版绘本(简称"微绘本")作为教材主体的补充,其形虽"微",德育价值却不"微"。把握微绘本的叙事要点和目标指向,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意图,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不断磨练自身...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4
(课件出示一滴水滴落在水面的情景)教师启发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顺接学生的原有认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话锋一转: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洗手池旁到处张贴着“请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活动型课程、综合型课程、体验型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注重学生在真实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1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是你,...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09
“习惯篇”呈现于教材的开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好多教师教学这一板块时,觉得内容简单,无需精心设计,一般常采用看看、讲讲、说说的方法。结果,单一枯燥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激发他们矫正行为的自觉性。可喜的是,本学期一开学连续听......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1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而品德教材是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中生成教育话题和范例,所遵循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引领下,巧妙地把课堂负载的世界与儿童生活的世界打......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13
语文教学在进行“咬文嚼字”指导时,千万别把“叹词”等不起眼的小细节丢了。对叹词进行一定的推敲、品读,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来看苏教版二上《云房子》一课的两个教学设计片段。  【片段一】  1. 正在这时,一群小鸟飞来了。你们看,天空中可热闹了!(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09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单元,主题为“走出深重的灾难”。翻看教材思考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处于被汹涌而来的历史所淹没,并沉浸在内心的酸涩痛楚之中,却难以进行教学构想的迷茫境地。  “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于是,我打开......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9
摘 要 副版绘本(简称“微绘本”)作为教材主体的补充,其形虽“微”,德育价值却不“微”。把握微绘本的叙事要点和目标指向,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意图,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不断磨练自身的教学思维,让绘本故事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服务于学生的精神成长。 ......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10
遵循生活性原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为刚入学的孩子设计了“认识你真好”系列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和老师、同学交朋友,熟悉校园,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本学期开学初,我走进了一位老师的课堂,参与了本单元中“我们的校园”......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09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单元,主题为“走出深重的灾难”。翻看教材思考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处于被汹涌而来的历史所淹没,并沉浸在内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2013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评语+等第”几乎成了学生每次习作的终点。这种评改方式,教师与儿童心灵感受之间存在多重阻隔,单向的评判性的结论也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顺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尝试让学生参与到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 年份:2007
一个人在书店里发现了他喜爱的书,而这时他恰恰又囊中羞涩。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状呢?他站在书架前,翻来覆去地看他喜欢的那本书,反复地摩挲、端详,打开又合上,放回去又取出来,左看右看而难以割舍!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番情景吗?我曾不止一次地见过,而且每一次都感怀不已。我......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08
在品德教学中,不管是说理性强还是情感性浓的内容,其教学难点都在于怎样让“道理”“情感”“文化”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得以落实。在此,笔者借助一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的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同探讨“虚实相生”的教学艺术。    一、让抽象的道理有亲......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5
道德教育为什么一直都不能令人满意?除了要对我们的教育内容进行反思,还需要对日常课堂教学进行追问,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甚至是对教师本身进行有深度的剖析和讨论。本期发...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年份:2020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本单元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