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1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2007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92
本文试图从河流地貌学与历史地貌学的角度,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历史上洪涝变化趋势及其与河流地貌条件的关系分析讨论中提出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对...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2004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2004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坡面-沟道系统中,存在着泥......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2001
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黄土高原以退耕还林(草)为重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热气腾腾的局面。最近,我们到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和青海5省......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05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越大,地表物质可蚀性越小,大风日数越少,年均风速越小,年均沙尘暴日数越少。......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05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年均沙尘暴日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从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表物质由风成沙、沙黄土向典型黄......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
提出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的概念及其指标,运用我国东部季风影响范围内近60条河流的资料,探讨了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并研究了我国地表物质迁移构成特征随纬度的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01
以1960~1962年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时期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清水冲刷条件下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过程.结果表明,由于河床边界条件的不同,游荡段的上段(铁谢-桃花峪)和下段(桃...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06
依据三峡水库修建以前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含沙量和悬沙粒径变化对长江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水库修建以后库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的预测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08
确定了黄河下游河道处于泥沙存贮-释放临界状态的水沙临界条件。当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31.68kg/m3,或者来自中游多沙粗沙区场次洪水来沙量小于4 543×104t,下游河道将由泥沙存贮状态变为泥沙释放状态。当河口镇以上清水区径流占场次洪水总径流量比率大于0.70......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2003
以黄河下游堤距和1934~1985年间河道淤积速率的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堤距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沿流程向下,黄河下游堤距在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大,然后再迅速减小的趋势.水位变幅与...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份:2009
流域系统可以分为坡面系统和沟道-河道系统2大单元,可以分别建立泥沙收支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以后,无定河流域系统泥沙收支平衡中各变量均随时间而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06
以输出某一河道的泥沙总量与进入这一河道的泥沙量之比来定义河道输沙功能,以此为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输沙功能的时间变化。研究表明,近50年来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表现出随时间而减小的明显趋势。在总的减小趋势中,由于水库运用方式与下游水沙组合的不同,河道输......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1992
本文首次系统地对华南花岗岩地区的高含沙水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它的发生条件、形成过程、含沙量过程线特征和泥沙输移特征,以及它在华南花岗岩地区特有的侵蚀地貌形态——崩...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5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正在我国兴起,如何进行科学的植被配置规划,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自然植被初级生产力(NPP)表征潜在的即最大可能的植被条件,并与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分布以及植被构成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实测资......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6
降水、植被与侵蚀过程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地表过程领域中重要的科学问题,迄今未能完全解决。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和降雨侵蚀力随年降水量的非线性变化。发现了森林覆盖率随年降水变化过程中的临界点,即当年降水小于450mm......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4
在广泛收集中国和世界上冲积河流资料的基础上,以近200条河流的大样本对著名的、国际上沿用40余年的Leopold-Wolman关系,即用于河型判别的比降-流量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该关系不能用于包括砾石与砂质河床在内的河型判别。这是由于比降-流量关系主要反映砾......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1
通过黄土高原一些河流资料的分析 ,发现了宽变幅水沙两相流冲淤过程中的 2个临界值。位于非高含水流区域中的临界点 ,可称之为冲淤下临界 ;位于高含沙水流区域中的临界点 ,可称之为冲淤上临界。水沙两相流冲淤的双临界现象 ,对于多沙河流河道泥沙的输移有重要意......
[期刊论文] 作者:许炯心,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
黄土高原半干旱的气候条件、稀疏的植被和疏松易蚀的黄土物质,是该地区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这一地区高含沙水流的发育程度,特别是最大断面含沙量的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存在着某种特定的悬移质泥沙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