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黄文明,吴志华,李顺凡, 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年份:1996
为了了解性病高危行为的人群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流行情况,采用改良的液体培养基对1602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了UU的检查。结果表明,女性UU感染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519%和191%(P<005)。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期刊论文] 作者:赖宽,李顺凡,吴国凤,吴志华,,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中CD34、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的表达及基因倍体的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法检测39例DFSP,30例皮肤纤维瘤(DF)皮...
[期刊论文] 作者:傅武,邹循辉,李顺凡,吴国凤,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定,黄文明,吴国凤,吴志华, 来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年份:1997
为进一步了解以脓性尿道炎为表现的男性性病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我们对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来我科STD门诊就诊的、未曾应用抗生素治疗的136例男性脓性尿道炎患者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李顺凡,吴志华,吴国凤,叶锋, 来源:湛江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3
对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进行了神经特异性烯酸化酶(NSE)、降钙素、胃泌素和生长激素抑制素的免疫组Neuroimmunoenzyme (NSE), Calcitonin, Gastrin, and Somatostatin Immun...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定,黄文明,吴国凤,吴志华,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7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合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分析李定①黄文明①吴国凤①吴志华①我们对126例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在作淋菌(NG)检测的同时,取材作了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检测,现将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顺凡,吴志华,吴国凤,叶锋,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2
对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进行了神经特异性烯醉化酶(NSE),降钙素、胃泌素和生长激素抑制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表明在9例肿瘤细胞巢中有NSE灶性阳性,9例肿瘤巢外或巢内可见散在阳性细胞.降钙素染色有2例灶性阳性;胃泌素有4例阳性,而生长激素抑制素则有3例显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李顺凡摘,吴志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皮肤对维生索D的合成、贮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现已确定,维生素D3是人和动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由皮肤中含量丰富的前质――7-去氢胆固醇转变而成.近来,表皮光作用产生VitD3的精确程序已完全确立.在光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是构成VitD3唯一来源的VitD3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叶锋,吴志华,李顺凡,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2
用碱变性法从淋球菌D参考菌株获得4.2kb质粒DNA,用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消化4.2kb质粒DNA和pBR322载体质粒DNA,经T4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到E.coli MC 1061菌株中,获得氨苄抗性转化子。经HindⅢ、EcoRI单酶切和EcoRI/BamHI双酶切鉴定,两个转化子为淋球菌4.2kb质粒DNA与pBR......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胡德启,安磊,郑礼良,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章针对Petri网建模的并发系统中的死锁问题,利用Petri网可达树分析方法检测系统死锁的存在,结合Petri网控制器的设计来达到预防和避免死锁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约束设计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凤,张东,吴善新,金在全,,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章介绍了Mobile IP及其移动检测策略,分析了Mobile IP切换过程,然后对重叠情况下移动IP切换进行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引发数据包丢失和数据包乱序的各种情况,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慧忠,李顺凡,吴国凤,吴志华, 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年份:2003
兄:17岁,因出生后3个月皮下淤斑诊断为血友病A,此后每隔3~5个月因深部血肿或关节腔积血而输全血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李顺凡,吴国凤,吴志华,廖延雄,, 来源:皮肤病防治 年份:1985
淋巴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对抗原产生反应的特殊性能。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组成,其发育始于骨髓。在鸟类,B细胞移行至法氏囊分化成成熟的细胞。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什么地方分化成...
[期刊论文] 作者:黎兆军,卢荣熙,黄文明,吴国凤,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混合感染和隐性感染是性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混合隐性感染,不仅易造成漏诊漏治,而且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也是性病预防和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越来越引起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了95例梅毒患者血清......
[期刊论文] 作者:李顺凡,黄文明,吴国凤,李文,樊翌明,,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6
报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男,65岁。面部溃疡、口腔糜烂伴发热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面部多个溃疡,口腔、咽部大片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增大。皮损分泌物、淋...
[期刊论文] 作者:FukushiroR,李顺凡节译,吴国凤节译,吴志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仅报告了3例着色真菌病.1955年,作者报告了第四例.其后,报告增多,迄今已达250例.除着色真菌病外,还报告了47个患有相关疾病的病例,尤其是皮下组织、脑和其他脏器的着色真菌感染.本文主要综述日本的着色真菌病和相关疾病的一些资料,以阐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定,黄劲峰,黄文明,吴国凤,吴志华,,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门诊就诊的155例儿童,取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检测炎症细胞、Ct、Uu、淋球菌(Ng)、念珠...
[期刊论文] 作者:吴志华,李顺凡,叶锋,吴国凤,曾令济,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对20例透明细胞汗腺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角蛋白(Keratin)在所有20例的两类肿瘤细胞(透明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均表现阳性,尤以囊腔内壁和腺样分泌部为强烈;Vimetin仅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慧忠,李顺凡,吴国凤,樊翌明,吴志华,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慧忠,李顺凡,吴国凤,樊翌明,吴志华, 来源:广东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目的:观察nm2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6例皮肤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2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20例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