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杂戏相关论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2007月5日至7日,适逢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政协礼堂连演四......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戏曲志》各省卷编撰的深入,一些鲜为人知的祭祀戏剧(傩戏)逐渐重见天日,中国傩戏、傩文化的研究因之而兴......
锣鼓杂戏是流传于晋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曾在运城市临猗县、万荣县、夏县、新绛县的广大乡村流行。锣鼓杂戏来源于民间,依......
"桥之会"架设学术交流之桥首届中日戏剧比较讨论会综述李晓本能乐艺术振兴会,即“桥之会”,为促进中日戏剧的学术交流,沟通两国学者的研......
近年来戏曲创作的演出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对于戏曲的发展说来无疑是一个好的征兆。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仅仅满足于多元化概......
锣鼓杂戏是山西晋南一古老剧种。从它现存剧目、舞台艺术、唱腔、念白以及伴奏乐器等方面上,都可以看出它曾对我国后世戏曲的发展......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以田野考察中所获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之间的11种锣......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
锣鼓杂戏当地民众称其为"杂戏"、"杂耍""土戏""咚咚嚓"等,戏曲界根据其伴奏乐器定名为"锣鼓杂戏""铙鼓杂戏"。因为锣鼓杂戏所在地的上一级城市......
新绛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乡、戏曲摇篮,是宋、辽、金、元锣鼓杂戏发源地,在农耕社会里地方戏和社火便是农家人最大的娱乐......
本文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以田野考察中所获全部剧本,其中包括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之间的......
<正>二、山西省(市、县)演出团体概况在此次全省戏曲普查中,对于剧团的普查分为国办团体、改制转企团体、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四类......
山西临猗锣鼓杂戏是流传于山西临猗农村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临猗县猗氏镇有龙岩寺,旧俗专以杂剧祭佛,故又有"龙岩杂戏"之称。笔......
临猗地台戏表演形式古朴,音乐唱腔独特,并伴有相应的仪式程序。本文从地台戏的演出活动入手,对其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程序,做以......
锣鼓杂戏,也称"杂戏"、"杂剧""铙鼓杂戏"是山西晋南地区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为在演唱时不使用丝弦类乐器伴奏,仅以锣鼓等打击乐......
<正> 近年来,我国学术研究事业空前繁荣,在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傩戏作为一个热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各地专家学者相继介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