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宗教對話

来源 :澳门理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眼当今的世界,我们面临着新的三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纵观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儒家文明,千百年来,在各自生长的土壤上,对于维持本民族、地区、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方面都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孔子所论述的修德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只要我们能够推己及人,求同存异,必会使三大文明走向“殊途同归”之路。否则,人类文明也有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他文献
对于所谓好脸相的解释是极为丰富的,因为这是一个感性问题。对于好脸相的认定也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这个概念十分模糊,并不具有整齐一致的规律性。因此,要在研究中考察好脸相的确认问题,揭示出好脸相吸引人们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迷人的笑容确有其几何学的美。
我们关注的是日本的衣服制造业。因而,如果有人说,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衣服,这是正确的。然而,这意味着这是一个总量是零的衣服制造业的事件。公司应该制造什么样的衣服呢?此外,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制造-销售体系呢?这是产品内容和企业结构即商业模式的问题。生产产品控制应该在下一个阶段执行。尽管每个人都理解了该问题,但公司仍然没能解决。我们就从考虑这个问题开始。
光既是物理学的首要主题,同时也是最具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视觉艺术的媒介。不管是哪一种媒介物(油,蛋彩画,水彩画,还是镶嵌工艺),视觉艺术家最终操作利用的都是光这一媒介物。根本上,光是视觉艺术家产生灵感的最初根源。不管是终身视觉经验还是飞逝的瞬间直接视觉刺激,视觉艺术家都特意地通过创造性的意向来处理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光,艺术和地域。二、美学,美,地域和空间。三、自然,空间,美和光。
在现代商业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发达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状况好像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现代人更深地陷人了内心的焦虑之中,他们拼命地工作,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真实需要,不是为了成就自我,而是为了拉近与欲望介体的距离,或为了满足外在的社会评价的需要。这样,无论成功与否,人生都是外在于他们的,他们永远也体验不到真正的人生之美。本文从生活从善、生命从真、爱情从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现代生活的美学思考。
本文围绕现代生活中自然美的价值,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一、美--永恒性和短暂性。二、目的--自然和文化。三、目标--发展与现代性。四、诗学--生活和艺术。五、和谐--价值和美。
与当代美学“流线型”一样,自然亦能被看作是有效率的、有功能性的和具有循环性的特点。现代生态学的理念,在另一方面,表明了一种不同的美的模式,即不基于均一完美性,而是基于过程和生物性的联系,即是一个具有不可预知结果的混乱网络关系。作为一个设计者,被这种理念所吸引,即自然不产生单一的设计或浪费,自然的美就体现在它的存活策略中,与它的生存是同一的。自然在其存在的同时生成连续的产品流,来适应和融合整个世界。
“美和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对这个论题所提出的观点变化多端、各种各样,很难有统一的意见,没有任何一个关于美学议题的观点比它更具争议性。本文从美在现代生活中、美作为规定、美的现象学、美在现代生活方式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看待民族文化传统,如何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文化传统,为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而提供资源,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和平主义的国民族性,是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并在不得不战的情况下而坚持战争的正义性质的民族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涵育下,中国人性格中具有一种厌恶战争,而期求和平与安定的心理定势和行为选择取向。这种民族性自有其在传统中国社会形成的内在原因和机制:首先,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封闭性、辽阔性、富庶性是和平主义产生的自然条件。其次,农业经济的稳定性,自足性也是和平主义之中国民
儒家“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以儒家“和合”为根基的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可以表现在:普遍和谐意识’注重整体的观念,“仁”与“善”的伦理道德,群体至上的追求与中庸之道的方法。现代社会日趋全球化、多元化、复杂化,而中华民族又将如何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呢?儒家“和合”思想将给我们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