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州海洋经济崛起与头门港的领先发展作用

来源 :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是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陆域面积虽小,却是海洋大市,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域面积的9倍.台州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符合当地实际,顺应世界潮流,踩准时代节点,可以说恰逢其时.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台州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头门港,要抢抓机遇,发挥领先作用,要通过港城互动引领台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台州海洋经济的快速崛起. 加强台州港建设。以头门港区为枢纽,促进台州港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重要基地。 要提升台州城市群发展水平。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主线,谋划发展都市区,突出沿海产业集聚区和滨海新城建设,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推进三湾联动整体发展。台州湾区域要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带动三湾联动整体发展。三门湾、乐清湾区域打造成为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海滨(海岛)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三条发展带。一是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沿海产业带。二是建设岛屿生态经济带。三是构筑融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区域连贯性为一体的海洋蓝色生态带。
其他文献
在中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出身的特级教师至今极少,有关研究更是罕见.笔者在内蒙古草原调查时,幸运地发现了一位在乡村蒙语文授课学校成长起来的蒙古族特级教师.文化互动教育理论认为,对文化多样性的适应、学习与超越是边疆教师应具备的特别素养,而这在M身上得到了杰出的体现.所以,系统剖析M发展案例,有助于深度揭示这样问题:边疆民族教师,何以才能基于有效地学习、运用、整合和超越多种文化,实现卓越的专业发展?全貌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积极结合各自教研和教学实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以来困扰第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是如何根据心理上的最近发展区来推导出学生的现有水平、可能水平以及教学重点等问题.本文以儿童英语Magic Phonics《神奇语音》课程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根据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如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走到了中国整个民族教育发展的前列,相对比较成熟,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总结,以期为中国及世界发展中国家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但是,在发展中亦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困难、新情况,这些问题亦不容忽视。课题组调查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学校及学生和教师
低收入环境下成长的儿童面临显著危机。早期6-12岁儿童教育和实践为危机埋下潜在可能性。对教师群体进行必要培训以增强他们对贫困的认知、逐步减轻贫困对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聚焦在低收入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教师在缓解危机中采取的措施。作为帮助儿童建立自我顺应力的有利条件,研究对负面压力和其他方面的挑战进行测定。贫困带来饥饿、疾病、极差的居住条件(例如住所和取暖)穿衣条件、入学困难、转学困难、
会议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偏低于中、东部地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但是,现行的培训措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分层分类思想,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思路,契合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知识社会拥有一种新形式的开放性信息的优势,然而对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引发的更高期望促使教育工作者寻找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角色.教师教育者们自身也正尝试着运用科技和数字化工具来构建21世纪所需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教与学的贡献.知识建构反映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中使用,以解决适应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学习中全球化关联下的多元文化知识社会的需求所带来的挑战下改进了的教学方法.知识建构国际项目
会议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一直利用联邦政策作为改革公共教育的手段。责任制的概念已经占据了基础教育和预备教师改革要求的中心地位。根据测试成绩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情况,已日益成为焦点同时这种国际间的学习成绩的比较也受到关注,与这种趋势相似的情况已经写入了从1 9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议程。这种改革集中在机会的均等和文化差异群体的公平性上。许多国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而如果将美国作为一个改革和反应的案例进
会议
象山,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从北至南200海里曾经是海丝之路的黄金水道,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中有象山人,也有象山高僧将佛道、茶道、书道传至日本、韩国,更有北渔山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出水文物,充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与象山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面海而兴.今天的象山人更是利用得海独厚,得港独优,得景独秀的地理优势,弘扬丝路精神,融入海丝之路,加快海洋经济建设,为实现海洋强县、强省、强国作贡献.
对跨湖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独木船。树轮校正后的年代约距今7500-8000年。船史专家据此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向世人宣布了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考古学文化—跨湖桥文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叫有段石锛的文物,这是一种刨削木制品的工具,它的最原始雏型是跨河桥发现的背部有隆脊的锌式斧。有专家由此相信,六七千年前的跨湖桥人乘
岱山祭海,是浙江岱山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相应的一种民间祭祀行为,是讨海为生的岱山渔家百姓延续传承千百年的风俗习惯,是渔民对丰收、平安,对和谐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岱山独特的海岛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并延续祭海习俗。传承是民俗生存的必要途径,创新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岱山在传承保护祭海民俗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民意,紧接地气,合理创新,呈现出强势的劲头。具体体现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