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热低压合成结构分析

来源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西南热低压分为本地生成型和北方移入型两类,利用NCEP1.0Ω×1.0Ω俨再分析资料,通过对4个本地生成型、6个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个例成熟时期分别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热低压系统为浅薄的中尺度低压,发展强盛的热低压系统可以伸展到750hPa,具有干暖心结构,干区深厚。热低压控制区整层为正涡度区,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中心大气基本无最直运动,而本地生成型热低压中心为明显下沉气流,北方移入型热低压整层大气为弱的辐合,本地生成型低层辐合,中高层辐合辐散较弱; 热低压控制区600hPa高度以下层结为呈弱对流性不稳定,以上呈对流性稳定。本地生成型热低压控制区层结稳定性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不稳定度明显高于夜间。
其他文献
阐述了GPS同步瞬变电磁探测系统(ATEM-II)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技术特点。针对油气田瞬变电磁探勘探中的勘探深度问题,采用GPS同步瞬变电磁系统大回线固定源装置,不受发射机与接收机距离及环境限制又可以提供很高的磁矩。对某油田水驱油界面进行了勘探,勘探深度达1千米,并根据层状大地模型计算视电阻率,给出初步解释结果。
在分析青海德尔尼矿区电磁法综合试验剖面的基础上,论述了电磁方法在调查外围隐伏矿体中的应用。利用激电扫面快捷圈定异常范围,继而采用主动场源的瞬变电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利用电阻率异常差异来圈定具低阻特性的金属矿体,判定异常体的位置、深度、倾向。在时域、频域两种方法的相互佐证下,结合地质资料排除干扰,可有效降低多解性,为下一步地质重点工程提供资料依据。实践表明,研究成果与钻孔资料、已知矿体基本吻合
在长导线源的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中,浅层不均匀体在测点处所产生的静态位移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校正。根据互换原理,当浅层不均匀体在场源处的时也会存在着场源的静态位移。于是本文就通过三维模型,从模型的大小,埋深以及对水平电场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不均匀体在场源处的静态位移的规律,指出了随着不均匀体的位置变化,场源的静态效应也随之变化.同时指出了不均匀体长度是场源长度的约5倍
近年来在西部油气新区勘探工作中,MT勘探成为油气前期勘探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除发挥在短期内进行探边摸底、选坳定隆的作用外,配合地震资料进行主要目的层综合研究、综合分析也成为MT资料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方面。本文结合西部WW盆地MT勘探资料,主要就MT资料所揭示的超低电阻率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模型模拟分析,对石炭系目的层低电阻率成因进行了推测,为油公司确定新的勘探靶区提供了依据。
位于华北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的扬子板块,属于东古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殷鸿福等,1999),沉积-构造发展受古特提斯发展阶段控制。二叠纪也是中国南方显生宙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海侵阶段,其沉积作用不仅记录了海平面的升降,记录了盆地构造动力学的演变,而且也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本文重点根据野外地质露头剖面的详细调查,并结合室内分析,对扬子板块中二叠世的沉积相进行再研究,并试图重建中二叠世的古地理。
异常温压环境下的深部储层研究是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的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高温超压的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其深部储层(>3500-4000m)的岩石学特征,在充分考虑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异常温压对储层物性的重要影响:(1)高温或高的地温梯度加速孔隙度的衰减;(2)高温或高的地温梯度也可通过促进碳酸盐矿物溶解、烃类充注和超压发育来改善储层;(3)超压可保存一
储层物性是决定和制约油气成藏以及控制油气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十屋油田内已有钻井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气性的统计,研究储层物性与油气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该区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且浅部物性好于深部。并运用物性与油气生产面积的叠和图,进行周边油气区带的预测。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广元飞仙关组一段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母质特征及成熟度。结果表明:飞仙关组一段烃源岩中有机质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Ro约在0.6-0.8%之间;有机质输入具有分段现象,早期以藻类输入为主,后期渐变为细菌输入为主,但在所有样品均发现有少量陆源有机质的输入;沉积环境整体处于偏咸化、较还原的古环境,后期出现淡水化、较氧化的古环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飞仙关组一段
论述了油田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利用MAPGIS平台来对油田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在对图形数据和非图形数据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开发的实际生产活动过程,提供油田从勘探到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平台,对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提供协同工作、联合办公的技术平台,建立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油田数据中心。
油气藏的富集与一定的地质条件有关,而各个凹陷富集规律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归纳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歧口凹陷油气藏明显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藏越寓集。在层序内部,油气藏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而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