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天台宗的药师信仰内涵

来源 :湖北省民宗委,黄石市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以前,考察汉传佛教文献中药师信仰的记载,除唐密有相关的修行仪轨外,其内容皆以事相感应故事为主,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三宝感应要略》中记载的事例及《广弘明集·启福篇序》卷二十八中所收录的药师忏悔文等,此等皆说明信仰药师如来所得的功德利益.药师信仰作为一种流行的净土思想,与西方弥陀净土、兜率弥勒净土相比,缺乏系统的教理阐释与修行实践,故在流行的过程中,成为消灾免难的殊胜法门,无法彰显自身的解脱性,故显得格外的清幽与落寞.在汉传佛教宗派中,除天台宗、唐密外,至今还未见成系统的药师信仰体系.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药师信仰的关注,大多是研究《药师经》的思想、药师净土与其他净土的关系、药师信仰流行的区域、药师佛的造像等方面,关于天台宗药师信仰的关注较少.有鉴于此,本文以天台宗的药师信仰为主要说明对象,通过《药师经直解》与《药师三昧行法》等文献的梳理,以整体药师信仰为着眼点,简单说明其主要内容,为大家了解天台药师信仰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依据身体社会学理论,身体是一个整体社会的隐喻,身体(body)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同时身体也是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he body)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无疑能够推动或深化传统佛教身心关系的研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身体的信仰实践,关注在社会生活中对身体的塑造与改变,以及由此构成了经验事实的意义表征与知识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在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及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人类不仅失去了青山绿水,失去了蓝天白云,更为可怕的是人类自我的心灵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侵蚀.人类不仅要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去寻求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此同时人类的心灵与精神家园同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遭到了物欲横流的污染,也需要进行环保.许多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享受丰富了,但这些人并不快乐,心灵依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的“十二大愿”,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信仰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经文中可知此信仰存在生与苦、生与死两大悖论.这两大悖论以虔诚的信仰为根基,激发的是众生对生命的渴望与往生的祈福.无论是迎接新生命的诞育,延长亲人世间的阳寿,还是祈福往生琉璃净土,药师琉璃光如来信仰在民间发挥出积极的社会作用.
药师佛是中国佛教传统的主要敬拜对象之一.据《药师经》的叙述,药师佛在菩萨位时曾发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自庄严,一类偏重于济众生.其成就大愿证悟成佛后,示现东方净琉璃世界以接引众生.药师佛座下尚有十二神将,其誓愿功德不可思议.据说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其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
就“师承”而论,药王菩萨是琉璃光佛涅槃后“像法”时期修行“药师”法门而为菩萨者;又《药师经》中有云:“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为八大菩萨之二.故今略论与药师佛渊源颇深的药王菩萨信仰.
在中国,药师佛信仰具有广泛影响,是老百姓礼拜的一尊神圣的佛,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单从药师佛的名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就可看出,他专门解决众生在此岸世界所遇到的烦恼和疾苦等问题,他所发的十二个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其中第七大愿就有“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使众生在净
佛如大医王,经教如药方.早期佛经中认为“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佛教是东方的古老宗教,已有2500多年历史,其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被视为“大医王”.《杂阿含经》卷第十五(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记载:“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
医学有着极强的实践属性,而医学的实践又离不开哲学和思想理论的指导.如果说有一个哲学命题可以持续地推动医学发展,那这个命题一定就是医学观.医学观又叫医学模式(medical mode),是一种对于人类健康观和疾病观的哲学概括.模式(Model)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医学模式就是人们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通常医学模式涵盖了人类对于疾病原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三个方面
世上不幸,人间悲情,莫过于自杀.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后的中国大陆第五大死亡原因,平均自杀率高达23/10万.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就有1/4发生在中国大陆.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这些莘莘学子、花季少年的一念之差,实在令人触目惊心.